• 756阅读
  • 0回复

青海科技兴牧见成效 安徽农科教协调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9-11
第1版(要闻)
专栏:

  青海科技兴牧见成效 安徽农科教协调发展
本报讯 记者郅振璞报道:青海省把畜牧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10年推广27项科研成果,使农牧区年增收入1亿元,畜牧商品率也比10年前翻了一番。
全省以畜禽改良为突破口,扭转传统禽畜品种单一、周转慢、效益低等状况。科研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牧区,指导群众引进培育绵羊,改良黄牛、绒山羊、小尾寒羊。现在,绵改羊总数300万只左右,细毛、半细毛产量占绵羊毛总产量1/3。肉类、奶类年产量也大幅度提高。
青海还注重围绕效益型畜牧业推广生产实用新技术。目前,已在全省推广了塑料暖棚饲养畜禽、人工培植天然牛黄、生物毒素灭鼠、畜疫防治等项科研成果。牧区基本消灭了危害牲畜的烈性传染病,减轻了内外寄生虫的危害。已建塑料暖棚上万个,棚内养猪、羊、鸡10万余头(只)。在1.5万头牛身上培植人工牛黄,成黄率达99.18%,效益达270万元。
近两年全省大搞科技兴牧,加强了养殖业技术培训工作。去年举办科技培训班、养殖技术班300余期,培训了2万多名农牧民。今年又培训了1万多人。如今,青海涌现出近万个畜禽养殖科技示范户和带头人。
本报合肥9月11日电 记者张振国报道:安徽农村继“大包干”之后,又出现一大新事物——农科教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农村改革不断深化。
1985年以来,安徽农村从依赖体力、肥力增产,到千方百计求助智力致富。科教兴农组、农科教协会等一系列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服务组织在全省各地相继出现。
安徽省及时抓住这一新事物,紧密结合“星火”、“丰收”、“燎原”三大计划的实施,推广科技项目517个,培训中青年农民400多万人。
现在,安徽省及16个地市都建立了农科教统筹协调领导小组,80%的县建立了指挥系统和工作班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