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阅读
  • 0回复

凤之歌——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1
第4版(要闻)
专栏:体育

  凤之歌
——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综述
本报记者 汪大昭 刘曼军
1991年金秋,中国广东成了世界足坛关注的中心。半个月的时间内,这里的绿茵场由女性主宰,26场世界女子足球最高级别的较量,开创历史先河,丰富了“世界第一运动”的斑斓色彩。
(一)
广东,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这些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夯实了经济和物质基础。借助与外界的体育交往,尤其是承办全运会和三年前的国际女足比赛,积累和掌握了不少组织大赛的经验和知识,拥有举办世界女足大赛的种种有利条件。
然而,办好最高规格的足球大赛,其难度不是靠以往的经验所能解决的。与北京亚运会相比,这项世界性盛会也有其特点和更严格的要求。广东以它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巨大魄力和办事效率,只用一年多时间,出色完成了筹措经费和场地、设备、人员的准备,大到开、闭幕式,小至一菜一汤的安排。
帷幕揭开前后,指挥中枢组委会和各赛区、场地的工作人员分头把关,通过迅速的交通、电信手段,随时疏通每条脉络可能遇到的不畅。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等高级官员辗转各地,多次称赞中国组委会工作完善周密,场地标准高,观众热情踊跃,大赛非常圆满。终于,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中国有条件、有能力承办任何国际体育大赛。
(二)
体育竞技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已存在多年。足球,属于男子汉的足球又“凌驾”于其他项目之上,起步最早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女子足球运动也不过20多年历史。10年前,中国体育机构的决策层还在围绕女性生理条件,论证开展女足运动的可行性。连积极倡导女足的阿维兰热老人也没料到这项运动发展之快,球王贝利也为女性同样可以踢好足球而惊叹。女足能在不长时间内为人们接受,重要原因是它具有无异于男足的复杂技术和激烈争夺。
一球未进的日本队家门12次失守,依然努力向前。没有实现零的突破的尼日利亚队,同样让世界看到非洲女性不屈服于任何压力的民族性格。巴西姑娘贝罗身穿与球王贝利相同的10号球衣,任何对手的逼抢也不会改变她忘情地展示“艺术”足球。
当固执的男人们不顾一声声“攻势足球”的疾呼,乐道于修筑防线的时候,女子足球以强烈的进攻和得分欲望激起球迷的热情。18场小组赛唯一出现的平局,中国和丹麦队之战也各有两次破门。8场淘汰赛,只有一战踢到延长期,这里没有0∶0的平庸之作,没有作祟的“上帝之手”,没有捉弄人的点球大战,女性的加入使人感受到世界足坛的清新赛风。
(三)
女子足球从星星点点的小打小闹,发展到举办与男足平起平坐的世界锦标赛,在刚柔相济、潇洒泼辣的阵中所显示的诱人魅力,有力地将狂热的球迷们吸引到自己身边。
26场比赛,有约50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现场观战。佛山赛场的看台上,女性观众达到40%的创纪录比例。广州以外的四处赛场,18场赛事全部满座。据统计,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播放了世界女足锦标赛的实况或专题节目。广东省女足电视节目收视率高达90%以上。国际足联女子委员会主席海尔加德先生说,换一个国家举办本届大赛,不会有这么多热情的观众。
(四)
中国勇于承担首届世界女足大赛东道主的重任,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是对中国女子足球队所寄予的期望。
10年来,中国女足从求生存到受赞誉,踏着满是汗和泪的不平之路,来到了世界大赛赛场。她们快速灵活的进攻战术和不畏强敌的挑战精神,万千同胞有口皆碑。一球受挫于瑞典队,对年轻的中国女足来说是不易承受的沉重打击。一位足坛元老对女足教练们说:“中国足球要只争朝夕,又要打持久战。”
几天来,广东各界纷纷慰问女足,鼓励姑娘们总结经验教训,再图进取。忘不了泪飞雨倾的天河之夜,忘不了“跨越巅峰”那催人奋进的旋律,中国姑娘能够为神州足坛作出贡献,也能够为“世界第一运动”作出贡献。
在本届世界女足大赛的推动下,女子足球运动必将势不可当地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女足比赛将在本世纪末叩开奥林匹克的大门。国际足联和全球女性正迈步走向这一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