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07
第1版(要闻)
专栏:

  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
  本报评论员
“重灾面前不低头,生产自救争上游。”在一些洪水渐渐退去的洪涝灾区,广大群众在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不怕疲劳,不怕暑热,奋力开展生产自救,力争“轻灾不减产,重灾少减产”。灾区人民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英雄气概,值得敬佩,值得颂扬。
我们中国人民历来有自力更生的光荣传统。自力更生,是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对自己的力量有信心的表现,是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对光明的前途有信心的表现。70年来,我们民族之所以能战胜各种敌人和困难,逐步走向繁荣富强,就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光大了这种极其宝贵的精神。困难越大,越要发扬这种精神;条件越苦,越能激发这种精神。前一时期,一些灾区抗洪抢险初战告捷,从根本上来说靠的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遇到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需要国家的帮助,需要外部的援助。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安徽、江苏等地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以来,国家给予灾区大力支援,全国各族人民纷纷捐款捐物,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社会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这对于灾区人民夺取抗洪救灾的胜利无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极可宝贵的。新闻媒介对此予以充分报道,对支援灾区的义举表示赞扬和感谢,也是应该的。
不过,还应当清醒地看到,海内外各种赈灾捐赠款物虽然数量不小,但是由于今年受灾面积之大、人口之多、灾情之重是几十年所未有的,捐赠的款物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不可能根本解决救灾问题。有限的款物不能轻灾区、重灾区平均分配,首先要用于援助灾情最重的地区,“救急、保命”,解决那里的群众急需解决的吃饭问题、住宿问题、防病治病问题;还要考虑到今冬明春群众生活的需要,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需要。总之,在救灾款物的发放上,必须“统筹兼顾,照顾重点,从长计议”。所以,要教育灾区的基层干部和群众,防止和克服消极等待和单纯依赖心理,振奋精神,自力更生,把精力集中用到落实生产自救的各项措施上来。
为了帮助灾区人民生产自救,党中央国务院已下了很大决心,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帮助。这里要强调的是,各级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自力更生之伟力存在于广大群众之中。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灾区群众深受洪涝灾害之苦,很多农民庄稼没了,牲畜没了,房屋没了,什么家当都没了,难免情绪低落、心情沮丧。但是他们有恢复生产的迫切要求,有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加上生产自救的物质基础比过去雄厚得多,只要我们做好宣传工作、教育工作,使他们树立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坚定信念,同时合理地使用救灾款物,切实安排好群众的生活,那么就能把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汇聚成抗灾夺胜利的巨大力量。能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对灾区各级干部、共产党员和群众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自力更生,要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紧密结合起来,把国家的力量、群众的力量、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合理地组织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产救灾和重建家园工作。土地的排渍、堤坝的加固、道路的修复、房屋的重建、工厂的复工等等,都要统筹安排。“春争日,夏争时”,“民以食为天”,当前凡是条件许可的地方,首先应当不失时机地组织群众全力抢栽补种,务使秋后能多收一些粮、豆、菜,以备过冬度春之需。要大力提倡助人为乐的好风尚,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开展村帮村、户帮户、轻灾帮重灾的活动,互助互济,齐心协力渡过难关。为修复灾区被冲毁的公路、桥梁、水利工程,可以多搞一些以工代赈项目,把国家的救济扶持同灾区的自力更生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援,灾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但能演出一幕壮观的“战洪图”,也一定能写下一部动人的“创业史”。事实必将证明,任何天灾人祸都压不垮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一定能在繁荣富强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