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控制人口应是农业计划的重要内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0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人口与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应是农业计划的重要内容
兰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 张德强
目前,农业经济中最突出问题是人口与农业资源失衡的矛盾。农业劳动力及农业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失衡,是农业经济基本要素的失衡,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考虑和筹划农业经济的发展时,必须将农业人口控制计划纳入平衡关系之中,才是真正的农业经济计划。否则,任何农业经济计划都将难以实现。因此,农业发展除了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还要靠控制人口。
农业人口的增长幅度高于农业生产的增长幅度,使农业人口人均粮食生产下降,使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需矛盾尖锐。1984年是近10年来第一次农业生产高峰年,1990年是第二个农业生产高峰年,粮食产量超过1984年,达到3.8亿吨,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却从1984年的392公斤下降到1990年的370公斤。我国人口的80%以上在农村,每年增长约1000多万,人均粮食下降的主要因素在农业人口的增长。从1984年到1990年,全国每年减少耕地600万亩,农业生产要素更趋失调。政府曾设想到本世纪末粮食增产到5亿吨,人均粮食达410公斤,如不控制好人口,这一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由于一些地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从而使家庭农业变成“口粮农业”,没有多余的粮食形成商品粮。农户如没有土地的规模经营,就不会有多少商品粮,而且靠农业不仅不能致富,家庭也无财力进行农业投入。
我国农业过剩人口的性质是绝对过剩,不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相对过剩。中国不能走世界一般城市化道路来转移人口。西方国家的城市化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后,相对过剩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而我国是城乡劳动力双向过剩,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殊矛盾。我国虽然走出了一条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业过剩劳动力的道路,但现在还不能大批地和稳定地转移农业劳动力。目前也没有产生使土地集中的机制。乡镇企业上马时,一些农民的家庭农业就成了“捎带农业”;乡镇企业下马时,农业又成了“衣食农业”,男劳力参加了乡镇企业,农业成了“妇女儿童农业”,这种产生农业副业化倾向,如不加重视,生产的再度徘徊将不可避免。劳动力转移并不能减少粮食的总消耗量。
问题的核心是农业人口过剩。农业经济的特殊性在于人口是效益要素之一,但是一些地区在搞农业发展计划时并未认识到人口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未将人口控制计划纳入农业经济计划内。没有包含人口控制计划的农业经济计划是不完整的计划。应将农业生产与人口控制合为一体,来评价衡量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以此进行发展农业经济的操作和领导才是对农业经济客观规律的遵循,才会有农业经济的实质性的发展和农业经济要素失调状况的扭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