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史料价值与审美意义的统一——读张爱萍《神剑之歌》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07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史料价值与审美意义的统
  一——读张爱萍《神剑之歌》的启示
  孟伟哉
《神剑之歌——张爱萍诗词、书法、摄影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是一部新颖别致、十分难得的书。作者将诗词、书法、摄影三类作品综合编排,使这本书同时具有多方面欣赏价值。这本书选录了作者65年来的诗词260篇,数十年的摄影书法作品几十件。这些作品大多同我国革命历史紧密相连,是艺术,同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张爱萍将军把他的诗词叫做“记事篇”,说自己是战士,不是诗人,写的诗,只不过是遇事遇物有感而发,即兴抒怀,“常写记事篇,只为自家看”。但正因为他是革命战士、人民将领,置身革命风暴和时代大潮的最前方,他所经的事和他所记的事,就绝不仅仅具有他个人的意义,而恰恰最富典型的时代的特征。他抒发的是阶级之情、人民之情、时代之情,但这些情又是通过他个人独特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即使是较为偏重个人情事的作品,也是一个革命战士的高尚的情操,绝不是那种自私琐细的个人主义心绪。因此,他说的“只为自家看”,偏偏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普遍的审美意义。这正是通过个性反映共性、通过特殊而表现一般。
读张爱萍将军的《神剑之歌》,这是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张爱萍将军的诗词、摄影和书法作品,是他心灵的激荡史,是他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可抑止的感情的奔泻史。他的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众多的文艺作品,使我们领悟到一个辩证法奥秘,即:深刻激越的情感可以突破和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正因为他忠诚于革命事业,他才最深沉最强烈地感受着这一事业的艰辛、豪迈和伟大;正因为他有这样的感受、体验和感情而又有文采、喜文艺,不把这些情感体验、人世沧桑发为诗歌、凝为照片、挥洒成书帖,他便会引为憾事而心灵不安,正所谓“不吐不快”是也。这样,时间的短缺和空间的狭小简陋(创作环境的艰难),对他便不再是不能克服的障碍。
高度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以自己的全身心和全生命而文武兼驰,这是张将军的《神剑之歌》给我们的又一宝贵启示。
时代造就英才,英才能否随时代前进呢?轰轰烈烈的战争年代已成为过去,现在我们从事着前无古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发展商品经济,带来多少新的成就、新的生机,同时又是多么严峻的新的考验。张将军信念不移、紧跟时代而又头脑清醒,这是我读《神剑之歌》时获得的第三点启示。这一启示,在他1988年写的《人格岂能商品化》一诗中,特别明显。他写道:“商品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望富裕,可喜!人格也论商品价,等价交换看行市。可耻!阿谀逢迎仰鼻息,看风使舵背真理,可鄙!为人不求品德高,追逐名利鸟虫噪。可笑!……”这是为少先队夏令营写的祝词,是对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希冀,也是将军对当前生活中某一种世俗人情的鞭挞,更是他自己人生价值观念的吼喊。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防止和平演变的斗争中,读到这样的格言式诗篇,听到这样铿锵有力的呐喊,不能不对作为老一代革命家的张将军由衷钦敬。
1970年,“文革”浩劫未了。张爱萍同志处囚室而不得自由,写下过这样的《莫停步》:“问君此生曾虚度?十五走上革命路。风云变幻漫妖雾,冲天怒,梦怀青萍天涯逐。铁牢狱火锻钢筋,枪林弹雨无反顾,建设祖国不停步。无媚骨,自揣年华未虚度。”这真是九死不悔、矢志不移的自信而又自豪的自白,直抒胸臆,坦荡荡,是他人生价值观念的艺术写照。
他可以这样自白、自慰、自豪,他是无愧的。
我这里不再评述张爱萍同志的摄影和书法,仅从他的诗词足可证明:他是一位泣血饮泪、叱咤风云的英勇战士、著名将领,又是一位激情似火、敏感勤奋的革命的歌手。他以文武两手为革命贡献着力量。他的数百篇诗词(包括歌词)实在是他于风餐露宿之中,对自己生命“压榨”的结果。如许多老一代革命家一样,他从未想成为诗人,但他当之无愧地是一名诗人。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行,这又是一个辩证法真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