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宁南的立体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09
第2版(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之角

  宁南的立体农业
本报记者 伍立杨 李仲春
宁南是四川南部大凉山山脉中的一个小县,仅有14.6万人,不通铁路,被人称作“交通死角”。近年来,他们从本县实际出发,在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甘蔗、蚕桑、油桐、生猪,使农业得到全面发展。宁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糖、丝、油生产基地,去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9000万元,比1987年增长2.2倍;财政收入也稳步增长,摘掉了长期吃国家补贴的帽子;农民人均收入由78元增加到500元。
“立体”是宁南经济的一大特色。由于宁南地处横断山区,沟壑纵横,山地居多,有可垦荒地38万亩,其中宜种粮蔗9.8万亩,其余宜种经济林木。境内海拔最高达4000米,最低580米,属亚热带的立体气候类型。不同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确定了不同的发展重点。河谷平坝区,主要种植粮、蔗、桑和香蕉、芒果等亚热带水果;低山中山区,发展粮、桑、烟和柑桔、梨、苹果、油桐等;高山区,则发展杂粮、药材、生漆等。这是种植“立体”。
在合理种植的基础上,宁南大力发展加工业。这是第二个“立体”。去年全县种蔗4.5万亩,总产量达20万吨,与甘蔗生产相配套的3座糖厂,日榨能力2500吨,年产糖2万吨,占全省食糖总产量的13%。去年全县已有成桑2300万株,其中70%是良种桑。有桑就有蚕,有蚕就有丝,县生丝厂年产生丝85吨。此外,每年可产桑条3500万公斤,解决了农民燃料问题。
以较快步伐发展经济林木,也是宁南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1990年,全县油桐面积已达13万亩,农民直接收益200万元;通过加工榨油、综合利用又能增值200万元。目前在金沙江岸滩地,还种植了香蕉20万株,橙、桃、花椒、生漆等20余万亩。几年后,仅这方面每年农民人均即可增收300余元。
立体农业的开发,使宁南面貌巨变。这个彝、汉、回、苗多民族杂居的山区小县,如今已跨入全国100个农业科技试点县先进单位的行列。联合国有关组织的专家到此考察也赞不绝口,称赞宁南是深山里的一颗明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