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人间留晚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09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人间留晚晴
  丁林生
他没有留恋风光旖旎的西子湖,没有爱上舒适幽雅的干休所,也没有接受老战友和孩子们善意的劝说,还是和老伴一起,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安徽省枞阳县,把家安在了县城东边的方家墩上。
紧靠着长江北岸的陈瑶湖,有着2.8万多亩水面。湖畔的青山乡高桥村,离县城70多公里,是他的老家。他回到高桥村一了解,这里700多户人家,3200多口人,人均年收入只有300来元。他的心揪紧了。他问乡亲们:陈瑶湖这么好的水面,为什么不养点鱼,增加收入呢?乡亲们说:以往公家、私人都在湖里养过鱼,可是,大都被人哄抢、平调光了,年年亏损,谁还愿养鱼呢?再说,养鱼哪来资金呢?
他动员自己一位有经验的亲戚回乡来,率领群众包湖养鱼。他向群众传授自己在部队搞生产的管理经验,帮助湖管会制订出60多条管理章程。以群众集资入股的办法,买来几十万活蹦乱跳的鱼苗。
鱼养活了,还得管好。一天夜里,一伙人乘黑摸到湖里偷偷捕鱼。老人听说了,套上深筒靴,要同湖管会的人一起下湖去看看。深夜12点多,陈瑶湖里一片漆黑,风紧浪猛,人们劝不住他,只好点上小马灯,陪他下湖去。他们摇着一叶小舟到湖里一转,那伙人被吓跑了。此时东方已现出了鱼肚白。这是70多岁的老人呵,他图个啥?大家望着他疲倦而苍白的脸色,又心疼又感动。
前些日子,他又和干部群众盘算开了:陈瑶湖里有鱼、虾、莲、藕,有芡实、菱角、芦笋、鹅鸭,就地取材,综合利用,办厂搞加工,潜力大哩!高桥村一带,提前五年达到小康,准行!
他热心扶贫,有一副“倔脾气”,“倔”得使人叹服崇敬,使人看到他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也带回了家乡。
他是县里青少年们的辅导员。每次青年人组织的活动,总能见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战士的身影。今年3月里,老人和400多位青年突击队员一起到牛头山去种树。午饭时,当地村干部想请他去吃口热饭菜,他婉言谢绝了。坐在山坡上,吃着自己用暖水杯带去的山芋和馒头。
前年,芦花飞白,捕鱼时节,他来到陈瑶湖边转转看看。他内侄从船上买了3条鱼给他吃。他说:“不是规定不准随便从湖里买鱼吗?你买鱼,群众会怎么说?你把鱼放到湖里去!”在场的人都说:“你老为我们费了这么多神,花钱买几条鱼吃,谁还会说什么?”他说:“话不能这样说。这鱼你不能买,我也决不能吃。过去不也是坏了规矩,养不好鱼吗?”他内侄知道他的“倔脾气”,只好把鱼放到湖里去了。
有一次,官桥区举办区、乡青年干部培训班,请他去做报告。吃饭的时候,区里按规定,搞了四菜一汤,量大一些。他让区委书记端走三个。人家解释了半天,他说:“那好吧,端走两个。”区委书记端走了两个菜,他才拿起筷子吃饭。
在枞阳县,许多人都知道他的“底细”:他,1939年参加新四军。1940年,在陈毅同志身边当过参谋兼秘书,陈老总经常拉着这位“小鬼”下围棋哩!1943年,在一次战斗中,他率连队一举歼灭日寇一个分队,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在部队里,他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副军长。1984年,这位浴血沙场、戎马一生的老战士,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
他今年七十有二,姓名:朱铁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