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耄耋小诵——《广语丝》第七十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11
第8版(副刊)
专栏:

  耄耋小诵
——《广语丝》第七十三
欧阳山
鲁迅说:“不过中国正需要肯做苦工的人,而这种工人很少,我又年纪渐老,体力不济起来,却是一件憾事。”这番话是一千九百三十六年三月十八日,鲁迅先生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说的。那时候,他正大病稍愈,勉强支撑着坐起来写文章,写回信。细想起来,距离当年十月十九日他病逝的时候,也不过只有七个月的光景。可见他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而他想到的还是做苦工!每回,当我工作得精疲力竭,我就会想起他这番话;每回,当我想起他这番话,我又一定会觉着黯然神伤。
30年代在上海的时候,我曾经被反动派造谣的小报《社会日报》封为“鲁门弟子”。因为它是一张反动造谣的小报,对于一个左翼作家,当然是不怀好意的。但是有些人偏不这样想。他们非但不把“鲁门弟子”这个封号看作“黑锅”,反而把它看作“桂冠”。不过我应当郑重声明:这55年以来,每当瞅着有不少的人抢着要给鲁迅当孝子的时候,我总是远远地走开的。其实,不管那是“黑锅”也好,“桂冠”也好,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为这个别人不需花一文钱的封号,倒实实在在地吃了不少的苦头,以至鲁迅先生给我的那两封信,虽历尽万劫而未毁,我却不愿意拿出来发表。这里面决没有什么囤积居奇的大谋略,无非是明哲保身的小伎俩而已。自然,我也明明知道这种明哲保身的小伎俩,倘若让鲁迅先生知道,他是会生气的。
正因为如此,对于鲁迅先生那个“肯做苦工”的嘱咐,我是兢兢业业地身体力行,不敢稍有懈怠的。我想,一个人既然明哲保身,把身体保了下来,一直活到80多岁,不用来做苦工,还能有别的什么用途呢?鲁迅才不过活了56岁,或者按实际年龄算起来,才不过55岁,可他做了多少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自己要是还不做点苦工,岂不等于白活么?白活不是等于没有活么?所以我总是常常鞭策自己:不要为官,不要为钱,不要为名,不要为利,不要为房子,不要为汽车,不要为出国,不要为选票……如此等等。可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都要坚持做一点苦工。
回想80年代中期,社会上曾经出现一些非常奇怪的连环现象:前几天,有人贬损鲁迅,迟几天,就有人贬损毛泽东;前几天,有人贬损毛泽东,迟几天,就索性会有人贬损中国共产党。说来也奇怪,好像他们之间从来就存在着非常密切的,非常坚实的内在联系,——真有一枯俱枯,一荣俱荣的神气。由此可见,鲁迅对于中国革命的精神支撑,具有多么重大的作用!对于这样一位伟人,勉强撑持着支离的病体,坐在书桌前面,一直工作到深夜;还要提笔写信,鼓励年轻人肯做苦工;——此情此景,你能不为之动容么?
光阴似箭,转瞬间,又过了不少个年头。我也从一个年轻人,变成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了。每次想起他这番话,我都觉着自己年轻了许多,活力也增添了许多。他那个时候说:“……这种工人很少,”在当时他无疑是说得很对的。尤其从文学界看来是如此。可现在情况迥然不同了。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不仅建立了人民政权,而且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图景,目前正在全力展开对年轻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相信,在5000万党员的共同努力之下,“这种工人”将不再是很少,而必将是越来越多。这也足以告慰鲁迅先生的在天之灵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