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医防服务队在朝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9-08
第3版()
专栏:

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医防服务队在朝鲜
东方明
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医防服务队,在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先后组成了包括内科、骨科、胸腔科、腹腔外科、口腔外科、五官科、普通外科、矫形外科、传染病科、防疫科的七个医防大队,走向抗美援朝的前线。在近一年半的艰苦时日中,队员们发挥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日以继夜地以全付精力、技术和智慧,为朝鲜人民、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伤病员服务。他们的工作鼓舞了反侵略战士的战斗意志,加强了中朝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对保卫和平的事业作了巨大的贡献。
一九五一年三月,第一大队首先跨过了鸭绿江,紧接着一队又一队参加了朝鲜前后方的防疫和医疗工作。他们克服了一连串的困难。白天,敌机不时来轰炸和扫射,他们就在夜间行动;公路和桥梁被敌人破坏了,他们就绕道涉过刺骨的溪河;城市被炸成了废墟,他们就搭起帐篷住在山地里和森林里。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战斗感动了他们,正义和真理支持着他们,反侵略战争的必胜信念鼓舞着他们!
在接近火线的战地里,在“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口号下,队员们利用每天工作中仅有的空余时间,搬运石块,砍伐树木,搜集弹片和敌机的残骸,用自己的双手修建起手术室、升降手术台、洗浴室、治疗室、输液架,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医疗用具和设备。第七大队并建筑起可以容纳一千余名伤病员的病室。前线的护理工作同样是一件艰苦的工作。护士们每天给伤员洗澡,漱口,洗脸,接屎接尿,换被褥,或者给他们喂食物。在寒冷的夜里,还得给他们烧火取暖。女队员们在紧张的工作之后,在零下三十度的天气,到河边为伤病员们拆洗衣服和敷料;深夜里她们还坐在灯下为伤员们缝补着鞋袜。
队员们总是想尽一切的办法把生命危在旦夕的战士从死神的手里抢救出来。例如在第七大队的某一病房里,一位年青的朝鲜人民军伤员李吉洙,因失血过多而处于濒死状态。护士郜静霞同志输血四百五十公撮,使他转危为安。第五大队的青年团员徐道安、吴德桢、王一之、黄仙华等同志也曾集体输血一千公撮,挽救了伤员苏元祥的生命。医防服务队的队员们都准备着一次、二次,以至更多次地把自己的鲜血献给为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而流血的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手术室里,大夫和护士们日以继夜地忙着做急救手术,抢救伤病员。王庆春大夫为了抢救重伤员,从平壤徒步赶到前方,没有休息就参加了工作,在十天十夜中接连进行了四十多次大小手术。沈泽民大夫虽然在旅途中伤了腿,可是他仍然一拐一拐地跑进每一个病室,了解伤病员的生活和病况。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医防服务队,同样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待战争中的罹难者、病人和战俘。有一部分队员深入到战俘营里,为那些失去了抵抗力的人服务。他们不仅对营地里的环境卫生和传染病的管理予以极大的注意,并且供给战俘以丰富的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并为他们建立了俱乐部,里面设有各种乐器和玩具,使患病的战俘过着适当的文化娱乐生活。他们还帮助和教育战俘搞好个人卫生,纠正他们偷懒、依赖、自私和随地便溺的恶习。营地里发现了流行病,他们就马上为战俘蒸洗衣被,实行隔离,并以先进的苏联医学治愈了他们的战伤和长年未愈的痼疾。生活在俘虏营里的病俘,没有一个不感到中国大夫的亲切。战俘汤姆生在离开病院时说:“我一生一世从未见过任何一个美国医生像中国医生这样的仁慈和负责任。更未见过对战俘这样宽大的军队。”战俘哈洛宾并写信感谢中国红十字会。他说:“在病院里,我得到最好的药品治疗,凡是我所想做的事情差不多都被批准了,我将把这些愉快的回忆带回去告诉全英国的人民,并把中国人民高尚的品德和善意也告诉他们。”……(附图片)
队员们争着为重伤员输血
医师们正在抢救重伤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