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同心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2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同心圆”
段心强 赵明
河南项城棉纺厂莫说与全国十大企业比,就是在同行业里,也算“小”字辈。可厂长王作美联系群众的作法,却在全省推广学习。许多人参观访问后感慨地说:“这个厂以王作美为圆心,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运转起来,一个劲!”
王作美搞企业几十年,在酸、辣、苦、甜中悟出一个理:搞大生产一个巴掌拍不响,得靠群体的“大合唱”。他事事找群众出主意、想办法。
前几年,棉纺织品滞销,全厂积压棉纱300多吨、棉布200多万米,600多万元流动资金流动不起来。许多干部急得团团转,工人的心也想散。王作美不急不躁,问工人咋办?他从这个车间走到那个车间,好话也听,孬话也听。一个老婆、孩子在农村的工人发牢骚:“乡下生活好是好啦,难处也不少!又种地,又搞工业,又搞副业,恨不得拿着胳膊当大腿使,根本没空纺花织布,买几尺布还得跑几十里进城,又舍不得,咱们的纱和布又卖不出去,真怪!”王厂长真没想到,牢骚里也有信息。于是,他们在河南、安徽交界的偏僻农村,设了14个售纱售布点。还真灵,不几个月就卖纱250吨、卖布150万米,积压品处理大半,死钱复活了。仓库空了,生产活了,农民也得到了方便。
王作美还有一个观点:全厂宏观的技术改造要靠科技人员,各工序微观的技术改造还需要发动工人。他发动全厂人员技术攻关,取得经济效益的项目,1988年34项,1989年22项,1990年28项。后纺车间的中包机,体积大,噪音高,耗电多,功效低,要买一台新的要2万多元,工人张家炯等,根据多年的实践,简化了机器结构,改出一台新的中包机:油压变成液压,体积减少35%,耗电降低45.5%,功效提高30%,才花4500元。工人们还把花车头的强电流控制改为弱电流控制,减少火灾事故,使功效提高15%……
工人是企业的主人,都关心企业的兴衰。王作美经常发动工人参与管理,堵住一个个漏洞。过去每年购进机物料不大讲质量、价格,每年要多花很多冤枉钱。工人阎汝明、王玉明、王西堂上书厂长,提出“提前预防”,把住质量、价格、经费三关。王作美采纳了这个建议,1989年以来购进的机物料没出一点差错,每年节约费用近百万元。
王作美说:“我的个人能力很有限,有了群众作靠山,可使有限变成无限。”这里,有谦虚,也有真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