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青春壮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25
第4版(要闻)
专栏:

  青春壮歌
余韩 钟范
西陵峡畔,屈原故里,近日流传着一位壮士的故事。他叫李青春,殁年29岁。
1989年冬日的一个寒夜,李青春当选为湖北省秭归县岗家坪村主任。那晚,面对着几百名村民闪动的眸子,李青春读出了两个闪亮的字:期待。岗家坪这块村民世代栖息之地,只与天梯石栈相连,雄奇的西陵峡逼迫着人们出没作猴行状。背篓压弯了一代代人的腰;山里没有电,照明用油灯;吃粮靠救济,山货运不出,人均年收入在200元左右徘徊。李青春懂得乡亲们期待什么。
李青春立志:让村子通电、通路、通水、通广播、通电话。可是,“五通”谈何容易,当时村里帐簿上只有1.94元现金。李青春想了不知多少个日夜,最后一咬牙:干!首先通电。十几根水泥电杆,他组织人扛上船、扛下船、抬上山。六七十度的山坡,不足1.6米个头的他同大伙扛着4米多长的电线杆,鼻子快贴着了地。踩着先辈们凿出的羊肠小道,他一步步地爬行,一寸寸地挪动,好几次差点儿掉进深谷。
当年,岗家坪的电灯亮了,饮用水来了,电话通了,广播响了。
1990年夏秋之交,秭归大旱,5万多株柑桔树上的一个个圆滚滚、绿油油的果实大多晒成枯黄枯黄的坚果。山上的水浇干了,李青春弄来抽水机,抽取几百米山下的涧水;扬程不够,他拿出自己的200元钱租来一台水泵,整天整夜地守着。溪边的石块入夜还是那样热,蚊虫的叮咬更是令人难以忍受,青春在水里泡一阵子又起来。身上晒得掉了几层皮,比泥鳅还要黑。他和村民们苦中作乐,互称“两栖动物”。村里一个老人说:“当村主任可以多动点儿嘴嘛!”青春笑答:“干部不带头硬干苦干,穷地方怎么能变样啊!”
岗家坪的人多么渴望峡山敞开他沉重的山门啊!李青春来了,他把压了他多年的背篓从肩上卸下来,在险要的鹰嘴窝悬崖处用那根拴了多少代人的柏木打杵狠狠杵了几下,算作他开山的“战书”。他当着乡亲们的面发誓,要把西陵峡畔悬在500米山腰上的、长达近4公里的“栈道”改成能跑“东风140”大卡车的路。李青春动员群众说,要致富,修通公路活运输。每年二三十万公斤的水果不用再愁“豆腐盘成肉价钱”、损失几万,小伙子们再也不怕娶不到媳妇了,媳妇们再也不用四五年才回一次娘家,老辈们再也不用担心娃子们摔成残废!
修公路,买钢钎、铁锤、炸药的钱从哪儿弄呢?李青春四处求助。找交通、求银行、访财政……来来回回跑了40多趟县城,加起来长达700多公里。
有一个单位,他去了9次。今年农历正月初二一大早,青春登门给这个单位领导拜年。一落座,就力陈公路对岗家坪人是多么多么重要。领导终于开口了:“岗家坪有你这样的好主任,有希望。我支持你。”
1990年12月19日,岗家坪响起了有史以来第一声修公路的开山炮。但李青春仍然常常失眠。他为资金焦心,又为安全发愁。在开工前的干部会上,他提了条要求:“悬崖上修路,难免有危险。危险地方,干部要抢着去干。”
公路在一米一米地延伸,希望在一步一步地延伸,开工3个月,全程3.9公里公路就修出了毛坯。
3月23日中午12时,一个装有90公斤炸药的大炮山崩地裂般地炸响。烟尘散尽,青春发现一块几十吨的巨石悬卧在路面上,对下午施工的人构成极大的威胁。他立即带领村民杜国才等人前去排险。然而,就在排险的过程中,山上被炸松的岩石轰地滚下,一块石头击向杜国才腹部,就在李青春飞身去救时,另一块巨石砸在青春的头部……
乡亲们在清理李青春的遗物时,发现了他1990年3月17日写的入党申请书。乡亲们知道,李青春把火红青春和对党的誓言都书写在峡山上、书写在群众的心里。
乡亲们用更猛烈的开山炮声为李青春举行了有史以来最独特、最隆重的葬礼。3个月后,公路建成,壮士的遗愿得以实现。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中共宜昌地委、宜昌行署、中共秭归县委及县政府分别作出决定,号召人们向他学习,尽快改变山区穷困面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