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在改革实践中正确处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25
第5版(理论)
专栏:

  在改革实践中正确处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
中共吉化公司党委书记 李奇生
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正确处理企业人际关系,实质就是正确处理工人阶级内部矛盾,调整生产关系。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们党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两个对立阶级的矛盾,而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利益冲突并没有消失,而大量地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无不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利益息息相关。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带来了人们新旧观念的碰撞、利益关系的调整,人际关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干部制度的改革,废除“终身制”带来了能上能下的问题;分配制度的改革,打破“大锅饭”带来了奖勤罚懒的问题;劳动制度的改革,取消“铁饭碗”带来了优胜劣汰的问题,等等。正确解决这些问题,就会调动人的积极性,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团结和谐的氛围。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就能够减少摩擦,防止矛盾激化,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伟大事业服务。
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处理人际关系必须着眼于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遵循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原则,做到时间上一贯依靠,对象上整体依靠,政策上准确依靠。结合吉化公司的实践,我认为在企业要着重处理好以下10种关系。
    一、“公仆”与“主人”的关系
这里是指企业领导干部与职工群众的关系。从政治地位看,二者都是企业的主人,根本利益一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彼此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式关系。从工作性质看,二者分工不同,领导干部必须集中群众智慧,实施正确领导;职工群众必须服从指挥,自觉维护领导的权威。二者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从权利义务看,领导干部是“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职工群众则有参与管理的权利。二者存在着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干部队伍中的官僚主义、个人主人以及腐败现象是影响干群关系的主要原因。因此,领导干部往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处理这个关系中,我们认为,至关重要的是规范干部行为,发挥人格的力量。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对一级负责”。领导干部应虚心向群众学习,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人地位,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在确定企业大政方针时征求群众意见,在制定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时听取职工建议,在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时由职工讨论决定。关心职工生活,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实事,尽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够做到领导爱职工,职工爱企业。
    二、党员与群众的关系
党员是带领群众前进的先锋战士。他们生活在群众之中,分布在各个岗位,群众往往通过身边党员的言行评价党。党员与群众的关系反映了党与人民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党员是主导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党员教育的内容及先锋模范作用与之相适应。党员在生产建设中是做群众的带头人,还是做群众的尾巴,在利益面前是讲奉献还是求索取,是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因素。这里有组织教育管理问题,更有党员自身修养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提高党员的素质。吉化公司组织党员开展“党员形象大讨论”活动,用民主的、讨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把党员标准具体化,使党员在标准教育中增强了党性观念;组织党员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奉献日”活动,使党员在急难险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使党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宣传教育群众,发挥骨干作用。正是通过这些活动,形成了群众信任党员,有心里话愿意与党员讲,遇到困难愿意找党员帮的局面,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三、知识分子与工人的关系
知识分子和工人都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但他们又有各自的长处和特点。实现党和总任务要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高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但社会上却一度出现了对产业工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的问题。这既不利于全面调动积极性,又不利于工人与知识分子的团结。处理好这个关系,关键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在企业,知识分子是人才,忠于职守、做出贡献的工人也是人才。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技术人员发挥主导的作用,但如果没有工人参加,这种转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一方面是加强教育和引导:教育工人牢固确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认识知识分子在推进科技进步中的作用,虚心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知识,走劳动者知识化的道路;同时也要教育知识分子认识产业工人的劳动价值,虚心学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优良品质,走与工人结合、与实践结合,又红又专的道路。另一方面是准确地把握和执行政策,防止调动一部分人积极性影响另一部分人积极性。吉化公司的作法是:在着力解决知识分子入党难的同时,重视发展优秀工人入党,专门作出“加强在第一线优秀工人中发展党员的决定”;在贯彻领导班子“四化”标准、大批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时,注意在实践中培养优秀工人干部,作出了“从优秀工人中选拔领导干部的决定”;在解决知识分子职称时,同时在工人中评聘技师,同样给予相当于工程师的待遇;在评先选模上,知识分子和工人都占一定比例;在解决知识分子物质待遇时,同样照顾到直接创造财富的一线工人,等等,从而使工人和知识分子都心情舒畅,最大限度地把光和热释放在吉化这块沃土上。
    四、两代人的关系
这里指的是老一代和新一代职工的关系。两代人身上共同点是主要的,但也客观地存在着历史烙印的反差。由于年龄、文化、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辨别是非的标准都有差异。要把这种差异完全填平是不现实的,但可以架起一座桥梁,使二者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赖。吉化公司1985年围绕青年工人王凤山在冰水中救出3名儿童的行为,进行“认识王凤山”大讨论,沟通了两代人的思想感情。之后,又相继开展了“师徒包教合同”、“师徒忘年交”、“老工人传艺献计,青工学艺比武”、“忆传统讲作风”、“青年岗”等活动,使老工人认识了事业是继往开来的,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看到了青年人好学上进的本质,把向青年工人传思想、带作风、教技术作为己任;青年工人进一步理解了老工人创业的艰辛,更加尊重老工人,领悟了老一代人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可贵。两代人之间息息相通,情感交融。
    五、一线与二三线领导干部的关系
所谓“一线”就是现职领导干部,“二线”是指退出领导岗位的同志,“三线”指离退休的老同志。应当看到,退居二三线的干部多是在50年代初投身工业建设的老同志,几十年辛勤耕耘、倾注心血、奉献才智,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虽然离开岗位,但仍心系企业。现职领导干部应把老同志这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视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尽可能发挥他们的余热。吉化对退居二线的干部,根据各自的特长安排适宜的工作。对离退休的老同志在政治上关怀,生活上适当照顾,并使他们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同时做到老有所为: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经营战略等请他们参与;定期通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请他们当参谋;企业的重大活动请他们参加。这样才能使老干部心情舒畅并且得到尊重,使现职干部在继承老同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加大胆工作,不断开拓进取。
    六、先进典型与一般群众的关系
典型来源于群众,群众养育了典型。先进典型具有时代特点,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思想的代表,是健康社会舆论的强大支撑力。它如同一面面旗帜,给群众以激励,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给群众以启迪,培养“真、善、美”的情操;给群众以示范,提高道德水准。然而,曾有一段时间,由于对典型宣传和认识上的片面性,使群众对典型的接受程度下降。结果既造成了典型难当,又造成了典型难学。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当看到,典型不是完人,不可能尽善尽美;典型是历史的产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搞“终身制”;典型具有层次性,社会不仅需要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层次的共产党人的楷模,而且还需要具有共同理想层次的先进人物,甚至也需要后进转化为先进的榜样。这种由不同层次典型构成的典型群,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感染力。吉化公司把工作重点放在实事求是树典型、扎扎实实学典型两个方面。既教育典型一分为二地对待自己,植根于群众之中,吸吮群众的营养和智慧,在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我;又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典型,不求全责备,不把典型理想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全公司出现了人人学典型,个个争先进,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
    七、女职工与男职工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企业,女职工同男职工一样,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民主权利。同时,由于她们的生理特点和家庭角色的特殊性使她们又具有不同于男职工的特殊利益。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着对她们特殊利益重视不够、考虑不周、照顾不到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改革劳动制度、实行优化组合的过程中显得更为突出。女职工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不重视发挥她们的作用,尊重女职工的地位和权利就无从谈起。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说,照顾了女职工的利益,就是稳定了男职工的情绪。吉化公司一方面教育女职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另一方面政治上关心她们的成长,注意选拔女干部、树立女劳模、女能人、女标兵;工作上创造条件,建立“三八”班、“三八”岗位,让她们充分施展才干;生活上给予照顾,减轻她们的负担,先后实行母婴通勤车、开设儿童餐厅、增加托儿园(所)、加强“三期”保健等措施,使广大女职工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
    八、生产工人与辅助工人的关系
企业的效益是全体职工共同创造的,社会化大生产离不开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辅助工人为生产工人的劳动提供必要条件,生产工人创造的产品凝结着辅助工人的劳动价值。在企业落实经营承包责任制之后,经济利益作了相应的调整,奖金发放、住房分配、工资晋升比例等政策适当向一线倾斜,相对地稳定了一线生产工人的情绪。但随之也带来了生产工人与辅助工人对分配问题认识上的差距:生产工人认为直接创造价值理应多得;辅助工人认为生产离不开他们也不应少得。这种认识表现在工作上,则出现了相互配合上的矛盾。吉化在改革中,把生产和辅助工人按生产单元捆在一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根据劳动、责任、贡献各得其所。既使生产工人认识到任务的完成、效益的实现离不开辅助工人的作用,分配上虽应拉开差距,但不能拉断相互关系;又使辅助工人理解生产工人劳动的复杂、工作的艰辛、责任的重大,不搞待遇上的攀比。使二者都把劲用在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上,通过把“蛋糕”做大,共同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提高福利水平。
    九、政工干部与行政管理干部的关系
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既包含着行政干部的劳动,又凝结着政工干部的心血。过去,思想政治工作曾一度被淡化,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忽视了政工干部的地位和作用。应当看到,精神文明是在物质文明建设过程中进行的,物质文明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下完成的,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成。吉化公司创造了围绕生产中心、结合思想实际、确立统一命题、进行“四有”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主旋律”,普遍推行行政干部“一岗两责制”。从而使行政干部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强化管理。同时使政工干部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生产经营活动,注意学习生产实践经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卓有成效。同时,在晋职晋级、提拔使用、评先选模、综合奖励等方面要做到一视同仁,造成政工干部关心生产经营,行政干部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面。
    十、党委书记与厂长的关系
这个关系不仅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党委与行政的关系。处理好二者关系,首要的是地位上不论高低。党委书记和厂长都是企业的主要领导,两者共同肩负着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企业社会主义方向的坚持和生产任务完成的使命。企业的公有制形式决定了他们所代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目标是共同的,只有分工侧重点的不同。干部任用上不搞个人说了算,要重视熟悉情况一方的意见,坚持集体决策。既要考虑政治素质,又要考虑业务能力,重在实绩;工作上不相互拆台。厂长要尊重书记,自觉维护党组织的地位,书记要支持厂长,注意树立厂长的权威。经常换位思考问题,承认相互的工作价值。能够做到这些,关键是加强党性修养,从革命事业出发,要多一些党心,少一些私心。这样,才能心心相印,形成合力,同心同德地把企业的事情办好。
综上所述,建立一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改革的深化,企业的发展;而改革深化了,企业发展了,才能使人际关系从根本上得到调整。让我们发挥这种政治优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而努力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