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辽化效益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8-26
第2版(经济)
专栏:

  辽化效益观
段心强 陈殿升
市场的汪洋大海里,风浪再大,总有安全航行的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就是其中一只。它投产8年,效益持续上升,去年利税已达到5.29亿元,累计利税46.5亿元,等于又挣了一个半辽化。
公司经理杨文通,运用具体分析的解剖刀,对8年的利税进行剖析,发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三要素,并且按以下顺序排列:品种、质量、管理。
当然,石油化纤产品相比之下是畅销一些,但也不是“皇帝的女儿”。一会“的确良热”,一会“尼龙新潮”,一会又出现什么“棉织品趋势”,而且变换的节奏又特快,辽化的产品也是销路时宽时窄,价格时高时低,取得好效益并不是瓮中捉鳖——十拿十稳。他们在经营中发现,市场的入口有一双无情又多情的手,对各种产品进行着尖刻的挑剔;紧缺的就拉进来,并组织顾客排队迎接;不需要就推出去,你就是倾家荡产也不手软。因此,辽化把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当成首要任务。什么产品市场需要?他们选拔优秀人才,购置电脑,建成信息中心,通过电话、电报、传真,结成覆盖全球的网络,日夜交换着商业、工业、科技的信息,及时反馈到公司指挥部,由此作着生产或停产,进口或出口、成交或转手的决策,不断为市场提供急需的产品。他们得知,国家进口食品包装袋原料——高密度聚乙烯超薄薄膜专用树脂,一年就要花上亿美元,于是便组织化工三厂的科技人员攻关,很快开发出这一新产品。他们生产的白色涤纶毛条一直十分畅销,可从信息网知道国内许多厂家都已投产,他们立即转产各种颜色的涤纶毛条。全公司8年开发新产品52个,做到生产几个,储存几个,研制几个。因此,产品大都供不应求,很少积压。
辽化在实践中还发现,有些产品市场需要,但不一定畅销——市场上同类产品一份挨着一份,一份货一个成色,顾客货比货,自然拣好的买。因此,他们开展技术改造,改革生产工艺,运用现代化手段优化生产,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比如化工二厂过去生产对苯二甲酸、二甲脂,一直按外国提供的压力、温度、进料速度三个参数操作,一年出的合格品只有3万吨。他们引进电子计算机以后,在试验中发现按这三个参数生产不是最佳运行状态。经过上千次试验,他们找到了三个最佳参数。为了按新的参数生产,他们对设备进行了改造,实现自动控制;研究制定了新的工艺方法,使生产流程更加科学,结果,一年的合格品增加到8.87万吨,仅这一项就多收入几百万元。
辽化人还体会到,有了市场需要的好产品,只能保证畅销,不一定有好的效益,还要加上一条——科学管理,才能达到高效益的目的。在管理上,他们一抓人的培训,提高素质;二抓设备,搞好保养检修;三抓生产、经营流程,堵死一切漏洞。化工四厂原来管理很差,职工迟到早退,班上瞌睡;机器带病运转,事故不断;生产经营中大手大脚,浪费很多。公司对这个厂的领导班子进行整顿,新任厂长邓宗安从严治厂,对职工加强纪律教育,进行技术训练;对设备加强保养和维修,消除隐患;在生产经营中互相支持、监督,精简环节。不久,全厂面貌一新;职工人人坚守岗位,精心操作;机器洁净完好,生产线再不卡壳;各项工作、各道工序井井有条,节约每一根腈纶丝、每一分钱。乙二腈装置反应器过去的检修周期只有10多天,加强管理后延长到105天,合格品一年增长7000吨,多收入1000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