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李鹏总理接受香港电视记者采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01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总理接受香港电视记者采访
●中英就香港新机场问题达成协议将会促进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繁荣,有利于香港的稳定
●未来六年中英的共同目标,一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稳定;二是做到平稳过渡,使政权能顺利交接
●应公正评价中国40年来水利建设在这次抗洪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决心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
●水灾期间香港同胞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情,捐赠了大批款项和物资,我们深受感动
●不管苏联发生什么事件,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
●最惠国待遇是一种互利关系。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对中国、美国和香港都有利
●解决柬埔寨问题进程正在加快,这有利于中越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记者柴世宽、杨国强) 国务院总理李鹏昨天在北京接受香港无线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就中英关系、香港问题、苏联形势、中美关系、中越关系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香港无线电视台记者是在英国首相约翰·梅杰访华前夕专程来北京进行这次采访活动的。采访的详细摘要如下:
记者:总理阁下,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在英国首相梅杰来访之前采访您。
李鹏:据我所知,香港无线电视是一家很有影响的电视台。我很高兴能够接受你们的采访,并通过你们向香港同胞致以良好的祝愿。梅杰首相即将来访,我们表示欢迎,我期待着同梅杰首相正式签署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和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并就中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记者:中英两国即将签署的香港新机场问题谅解备忘录解决了双方争论已久的一些有关问题。请问从中英关系的角度看,它在两国关系中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然间机场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李鹏:这个问题不是突然解决的,而是经过中英双方长时间的磋商,在多种场合、不同层次进行了讨论,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中英就香港新机场问题达成协议,无疑将会促进香港的经济发展与繁荣,有利于香港的稳定,对中英关系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也起到良好的作用。
记者:备忘录签署后,中英关系是否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在过渡期后阶段,双方如何加强在香港问题上的合作,以确保平稳过渡和权力的顺利交接?
李鹏:如果中英双方都能够严格遵守中英联合声明和这次的谅解备忘录,应该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政权的顺利交接就有了保证。为此,双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和磋商,如谅解备忘录里面提到的,两国的外长可以进行会晤,港督和国务院港澳办主任也可以进行会晤。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英土地委员会等也可以经常进行会晤。通过这样一些形式就香港的有关问题,特别是涉及1997年以后的问题,进行真诚的磋商与合作。
记者:谅解备忘录签署以后,香港有些人担心中国在过渡期后阶段干预香港事务,怕1997年后“港人治港”政策不能落实,对此,中国方面有什么保证可以使香港人放心?
李鹏:中国对香港的基本政策是“一国两制”。这项政策不仅有利于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符合中国本身的利益。我们无意在过渡期间使香港政府不能够履行它的正常职责,相反,我们希望它能够有效地管理香港。至于说到保证,最好的保证就是中英联合声明和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和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至于1997年以后,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基本法是最有力的保证。
记者:在未来六年过渡期内,中国政府将会对香港实行些什么政策?
李鹏:中国政府的政策不会有什么改变。在未来六年中,中英双方有两个共同的目标,一是继续保持香港经济的发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繁荣稳定;二是做到平稳过渡,使政权能够顺利交接。
记者:此次华东水灾是百年不遇的天灾,您估计灾后重建工作要多长时间。这次水灾后,香港同胞投入赈灾活动,中国方面怎样看待香港人的这种热情?
李鹏:今年中国部分地区,主要是淮河流域和太湖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在某些地区可以说是百年不遇,给当地的经济及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灾难和损失,但由于灾区人民的努力,全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帮助,加上国际上的支援,我们已经取得了抗洪救灾第一阶段的胜利。尽管灾情严重,但没有发生饿死人的情况,也没有发生流行病和逃荒的情况,这同1931年淮河流域的那场洪水灾害的情况截然不同。根据记载,60年前的那次水灾并不比这次水灾大,但成千上万的人丧失了生命,大量的难民逃往全国各地,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对此许多老年人至今还记忆犹新。应该公正地评价,中国40年来的水利建设在这次抗洪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在淮河上游修建的若干大中型水库,蓄拦了洪水,使洪峰降低了。在淮河两岸和太湖周围也修筑了堤坝。如果没有这些水利工程,灾害将会比现在严重得多。此外,我们还有计划地实行分洪,保住了淮北大片农田及重要的煤矿、电站等工业生产设施,把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当然,这次损失还是很大的。如果总结经验教训的话,这就是我们大江大河防洪标准还不够高,还不能抵御特大洪水,所以水灾之后,痛定思痛,中国政府及全国人大都决心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也可以说是把坏事变为好事。中国是一个水患频繁发生的国家,我们确实应当像对待基础工程那样对待水利,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灾期间,香港同胞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情,举行了广泛的赈灾活动,捐赠了大批款项和物资,每位同胞捐款不论多与少,都表现了一片爱国之心。对此,我们深受感动。现在香港流行这样一句话,叫做“血浓于水”,这句话说得很好,体现了大陆同胞与香港同胞的手足之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八方中就包括了香港。
记者:苏联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对此有何看法?对中苏关系有无影响?
李鹏:苏联局势发生急剧变化,最近的一系列事件,看起来是突发事件,但实际上是其国内和国际错综复杂的因素造成的。
中国的基本态度是,不管苏联发生什么事件,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可以说,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这次你们来采访,会亲眼看到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各民族空前团结,充分证明了这种选择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它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对中国的前途我们充满信心。
中国对外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方面一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历来认为,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应该由该国人民自己决定,一国的内部事务应由该国人民自己处理。因此,不应该也不会因为某一国政权的更迭和制度的变化而影响中国同该国的关系。中国的这一基本立场,不仅可以从过去,也可以从最近一个时期中国对一些国家国内政局变化所采取的态度得到证明。我们一贯认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不是决定国与国关系好坏的主要因素。国与国关系正常、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允许别国干涉中国的内政。
中苏两国是有着7000多公里共同边界的邻国,两国人民有传统的友谊。虽然中苏关系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但1989年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得到了稳步的发展,这是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
记者:每年的最惠国待遇问题使中美关系出现波折。对此,中国方面有何看法?
李鹏:最惠国待遇是一种互利关系。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美国有利,对香港也有利。一旦取消最惠国待遇,将直接损害中美两国的利益,香港也将蒙受损失,从经济角度来看,香港受到的损失甚至更大。中国政府重视中美关系,愿意看到中美关系早日恢复正常。我们认为,布什总统关于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决策是明智的。现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参众两院的议员,也越来越认识到维护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表示支持布什总统的上述决策。对此,我们表示赞赏。
记者:最近有迹象表明,中越关系有新变化,越南新领导层曾经强调中越关系正常化是他们的重要任务,这是否意味两国关系将有新的突破?
李鹏:我们曾说过,随着柬埔寨问题的全面、公正、合理的政治解决,中越关系会逐步恢复正常。我们高兴地看到,解决柬埔寨问题的进程正在加快。不言而喻,这有利于中越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中国执行睦邻友好政策,愿意同所有邻国保持友好关系,因为这有利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越关系会实现正常化。今后的中越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家关系,不会影响中国同东南亚国家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
记者:一些亚洲国家领导人倡议建立东南亚共同市场等经济合作组织,以促进亚洲地区的经济起飞,中国对这些建议有何评论?
李鹏:我们经常听到关于建立国与国之间不同层次的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议。中国认为,如果这些建议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该地区各国间的经济交往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中国都持积极、欢迎的态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