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走质量效益型的道路——广东珠江冰箱厂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03
第5版(理论)
专栏:

  走质量效益型的道路
——广东珠江冰箱厂的调查
奚志伟 张泽松 谢名家 蒋斌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90年代我国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广东珠江冰箱厂(以下简称“珠冰”)的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一、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珠冰”走的质量效益型道路,就是以“质量优先”的意识和“当代质量观”为指导,通过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追求高起点、高质量,达到了高效益。
1,以质取胜:从镇办小厂一跃而为国家一级企业
“珠冰”筹建于1984年,是广东省顺德县容奇镇的一家乡镇企业。当时,国内的冰箱生产厂已有40多家,其中不少是实力雄厚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或合资企业。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珠冰”的决策人深深认识到,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只能靠质量取胜,以优质产品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从设计生产第一代“容声”冰箱开始,就千方百计在保证产品质量上下功夫,研制出的新型优质电冰箱产品,一投放市场就赢得顾客,打响了以质量取胜的第一炮。
经过几年努力,“珠冰”已从一个镇办小厂,一跃而成为我国第一流的大型冰箱生产厂,经济效益迅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达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77%,实现税利342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6%。去年底,“珠冰”被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2,质优款新:赢得市场竞争中的强有力地位
质量是个动态概念,只有不断提高质量,才能满足用户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强有力的地位。几年来,这个厂根据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改进意见,结合国际上冰箱产品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果断地对产品进行了多次改型。他们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改进外观造型,大大增强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历年来保持着“供不应求”的势头。在市场滑坡的1989年,仍畅销不衰,年产销量达26万台,比1988年增产5万多台。1990年,产销量30多万台,跃居全国第二位。今年1─6月份,产销量达21万台,名列全国第一位。企业进入了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良性循环。
3,严把质量关:树起企业的良好形象
“珠冰”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绝不片面追求产量,粗制滥造。即使是一些连进货单位都认为无关紧要的细小质量问题,他们也抓住不放,非解决不可,从而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声誉。
产品质量的好坏,最终要接受用户的检验。据1989年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统计,“容声”冰箱每万台投诉率仅为1.2,是全国冰箱投诉率最低的两个牌号之一。1987年以来,“容声”冰箱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最受消费者欢迎的轻工产品”,1990年获全国十家名优冰箱用户满意第一名。
二、“珠冰”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启示
1,树立社会主义效益观,强化质量意识
产品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及广大用户的利益。因此,对产品质量问题,必须提高到坚持社会主义经营观和效益观的高度来认识。这是“珠冰”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强大动力。
为了保证企业在质量效益型道路上健康发展,他们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质量意识。
——加强教育,灌输质量意识。“珠冰”通过组织参加全国全面质量管理电视统考等方法,广泛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全厂普及教育面达100%,全面质量管理教育人均课时在48小时以上,干部、技术人员高于100小时,全国全面质量管理统考合格取证人员达1053人,占参加考试人数的98%。
——明确目标,狠抓落实。他们每年都推出以提高质量为内容的近期发展目标,使质量意识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
——通过分配机制激发质量意识。在工资分配上实行质量否决权制度,即当责任人达不到规定的质量标准时,按规定扣罚当月工资。
——通过创优、创奖、企业升级,强化质量意识。“珠冰”敢于创优,积极创奖,主动参与各种检查评比活动,并先后荣获4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通过创优创奖,增强了干部职工为企业争光的积极性和荣誉感,把企业推上质量竞争和效益竞争的舞台。
2,科技先行,高起点保证高质量
科学技术是现代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条件。“珠冰”坚持以技术进步为先导,不断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发展现代化大生产,从而为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及质量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科技投入,从小到大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他们在企业生产取得初步效益之后,不断积累和筹集资金,投入企业的技术改造,不断扩大再生产。继1985、1986年投资建成两条生产线之后,1988年以来,他们又投入2.5亿元发展新厂,建成两条达到当代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线,单班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台,比1985年增加了20倍。这种从小到大“滚雪球”的做法,不仅体现了企业惊人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而且形成了一个以质量效益推动技术进步,以高技术投入实现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良性循环机制。“七五”期间,工厂对前两条生产线的技改投入为7114万元,而同期累计完成产值6.85亿元,实现税利2.06亿元。现在,“珠冰”科技投入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高达55%。
——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引进技术,以技术领先带动质量领先。“珠冰”围绕“高科技、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创建一流企业”的目标,坚持“博采众长、择优引进、组合成线”的原则,抓住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主要环节,从不同国家引进当代最先进的关键技术设备,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手段,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如在国内率先采用先喷涂料粉末后喷漆的新工艺,使喷漆主件一次合格品率从87%提高到93%,提高了冰箱的防锈能力和外观质量。另外,先后投巨资引进配置了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建立了一套权威、可靠、先进的产品检验和工序控制系统。
——狠抓人才开发和职工素质的提高。“珠冰”从一开始就提出“办厂育人、开发人才”的方针,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不断加强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素质,以适应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需要。一是公开招聘,引进人才。他们先后从全国各地招聘了33个专业的科技人员100多人,其中有些是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工厂于1985年创办了职工学校,职工普及教育面和中层以上干部、科技人员深化教育面均达到100%。三是选贤任能,大胆使用。“珠冰”把一批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现在,“珠冰”的科技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工程技术人员发展到200多人,占职工总数的12%。该厂还成立了冰箱技术研究所。
3,优化管理,攀质量高峰
技术进步必然要求管理进步,产品的高质量有赖于管理的高水平。“珠冰”按照“全面质量”的要求,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努力攀登当代质量高峰。
——依据厂情,贯彻国家质量系列标准,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珠冰”根据本厂的生产特点,将近年来运用的比较成功的质量管理手段纳入质量体系要素。为实现这个体系高效能运转,他们按照国家标准,确定直接质量职能和综合质量职能的内容,并按照责任范围,分配和落实到各质量职能部门,使全厂上下各层次的质量管理处于有序、协调、高效的运转状态,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质量。
——严格产品“一条龙”的质量控制,牢牢把住产品实物质量关。“珠冰”从产品的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都有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技术质量保证,使产品从点到面形成质量网络控制。
外购货品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珠冰”认真把关,严格检验手续,决不让不合格的外购货品流入生产领域。他们通过对供方的技术、资金等的审核,确定供货单位,并建立起一个质量可靠的供应网点。
工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部分。“珠冰”把生产过程中的工序控制提到突出的位置上来抓,并在生产全过程实施科学的工序质量管理。做到管理有凭据、有分析、有改进措施,有效地发挥了工序质量控制的功能。
保证产品质量,还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几年来,“珠冰”配备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检验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的12%)从事这项工作。他们还投资1270多万元装备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质量控制检测设备200台、套。在生产过程中共设置22道检验工序,严格把好工序质量检验关。为控制早期故障,他们投资400多万元建立恒温走廊,在全国首创对冰箱进行24小时制冷试运行,从而保证了冰箱开箱合格率达到99.86%以上。
——强化基础管理,从制度上把好质量关。“珠冰”从标准化建设入手,带动其他基础管理工作。他们按照国家标准,绘制和整理全套设计图纸;依据部颁标准,编制工艺文件。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原材料、技术、工装设计等各项技术标准,编制了具有法规性的《质量管理手册》,并制订实施了《经济责任制检查考核标准》,将各部门的工作标准及质量体系要素范围内的管理标准细化。
——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1987年以来,“珠冰”几次投资建成具有30个子系统、107个终端的电子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构成覆盖全厂的系统网络。厂领导在各自终端上可查询到各部门、各零部件、各种产品和各工序的质量状况,从而能迅速有效地发挥质量信息在改善经营决策、产品开发导向、现场质量控制和推动技术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供了先进手段。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机械工业厅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