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山地启明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03
第8版(副刊)
专栏:

  山地启明星
彭见明 江涌涛
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平江县县城,有一个叫做“启明”的小地方。很多很多年以来,人们一俟谈起启明,便要肃然起敬。
启明地方,现在除几株老树外,并无奇趣建筑或珍禽异草,平凡至极。她的经久不衰的名望源于那一段不朽的历史——
1908年,平江留日学子凌容众、李樵松夫妇,满怀“教育拯救民族”的凌云壮志,回平江办学。其时凌氏夫妇尤以认识到妇女解放,应为唤醒国民之先驱。于是决心创办湖南省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他们将祖传房屋及田产千多石全部售出,投入所有家财和付出个人牺牲,大举办学。几十年间,培养女界人才达5000多名。办女校同时,还联合凌姓亲友,筹措资金,免费为农友办夜校办师范附小。一时轰轰烈烈,求学之风盛行于极其闭塞的山地。启明女校学生在反帝反封建时代所起的作用有多大?那是难以估量的。岁月逝去了许多,那时就读启明或有渊源的学子,现仍留海内外显要位置者,亦可数出许多。凌璧如所著《趣园往事话童年》中,便有许多关于他六叔公(凌容众)办学的动人描绘。最初的启明女校便是借居在凌璧如家的大屋里。那时他家为协助凌容众办学,不但腾出地方,还最终耗尽了家资,直到卖屋典当。启明女校搬到县城,那是以后的事。
清光绪30年(1904),凌容众考取官费留日。1905年秋,凌容众夫妇加入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与中山先生志趣相投,称兄道弟。同盟会所产生的革命作用,震撼了清廷,驻日清公使便勾结日本政府,下令驱逐仁人志士宋教仁、秋瑾等18人回国,凌容众是18豪杰之一。凌先生回湖南平江后,特制一巨大灯笼,灯笼上书“凌某奉旨驱逐回国”几个大字,在县城里的四街八巷遨游一番,傲然对抗腐败政府。行动上则全无消极,热忱投入教育事业,倡导妇女解放,剪发辫、拆裹脚、破神龛、封日货、铲除封建迷信……一所启明女校,俨似一颗闪亮的启明星划破这山地的千年万年黑暗,吸引了和感染了远不是本县本省的压在底层的无数劳苦大众。在启明学生的印象中,校长夫妇珍藏的容众先生和中山先生以及一些著名革命先驱的照片、李樵松女士和秋瑾女士的合影,还有那些动人的故事,是他们永世难忘的,因而也就铸造了一种精神,这精神诱发了夺目的启明之光。
启明女校当然致力推出新学,开辟算术、绘画、刺绣、缝纫、园艺、体育等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课目,且踊跃将其作业推向外界,民国十三年的西南五省教育成绩展览展示会上,平江启明竟大出风头。在冲破千年教育陈规,启迪国民心智方面,启明女校捷足先行,同样辉煌夺目。
1929年凌容众逝于长沙,生时嘱后人在他断气后放一挂爆竹即可,力破一切旧章。病中自撰的墓联是:
许国自同盟,以教育造共和,白首清贫贞素愿。盖棺有定论,于身世无渣滓,青山明月证灵魂。
凌容众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中,应该是有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启明光辉曾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山地儿女,他们的后裔现在分布于海内外广阔的地域上。我们祖先创造的那段辉煌历史,我们义不容辞应当发扬、继承、光大。这当然也是炎黄子孙的义务和道德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