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科技成果受冷落 高工心内如汤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04
第2版(经济)
专栏:

  科技成果受冷落 高工心内如汤煮
阮晓浒 李小林
听说大连起重机器厂高级工程师鲍文卿,不久前荣获1990年度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即前往采访。哪知鲍工很少谈自己的事迹,关心的是如何制止盲目引进,为国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开绿灯的问题。
1980年鲍文卿和他的同事们在国内发明了水电站专用的单索缆索起重机。1983年,首台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单索缆索起重机经大连起重机器厂研制、安装、调试成功,在某大型水电站投入使用。经多年生产实践的严格检验,这台起重机以其性能先进、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和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鲍文卿有幸作为全国32项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得者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研制单索缆索起重机之初,鲍文卿曾作过市场调查。“六五”、“七五”期间,我国将建设20多个水电站,这项发明本应大有用武之地,可事实并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1984年,我国又动工兴建一座大型水电站,鲍文卿拖着一条病腿,千里迢迢赶去商谈,结果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人家不要国产设备。此后,又有两座水电站开工,鲍文卿都是满怀希望而去,大失所望而归。原因都是用户对国产产品质量信不过。鲍文卿跑了10年,结果只有某水电站因外汇不足订了这个厂一台小型单索缆索起重机。这期间,各地却以每台数百万美元的高价从国外购进20台同类的机器。尤为令人不解的是,已经用过国产单索缆索起重机而且认为质量不错的那个单位,却又不惜花重金,以高出国产设备两倍的价钱,从国外引进两台同样设备。其中有一台竟然还是仿制我们的。
解放前,鲍文卿只上过两年小学,为了养家糊口,11岁进厂当学徒。解放后,鲍文卿为了报效祖国,自学成才,曾经发明了不少填补国内空白的起重设备。眼瞅着要退休了,可鲍文卿仍是壮心不已。
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家的“孩儿”一身“武艺”竟遭冷落?为什么有的进口设备质量一般,价钱很高却受偏爱?他呼吁:再不能花“大头钱”盲目引进了!再不能空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