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造就一批新的水利“巨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24
第2版(经济)
专栏:

  造就一批新的水利“巨人”
本报评论员
国家已决定“八五”期间投资近百亿元,兴建和续建淮河、太湖流域28项大型骨干水利工程。黄河和长江上的有关大型骨干工程,有的已经开工,有的正在积极筹备。一批新的水利“巨人”,将陆续崛起。
治国兴邦需治水,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却排在第88位。降水量在地区上分布不均,东南部多,西北部少;在时间上也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至9月份,年际变化也很大,丰水年和枯水年相差悬殊,加上多山的特殊地形地貌,很容易形成洪涝、干旱灾害。特别是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等大江大河,在旧时代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水来受淹,水过遭旱。新中国成立以前,尽管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带领民众修建了不少颇有名气的水利工程,但终因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的局限,人民一直未能摆脱受制于水的厄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代人治理大江大河的梦想开始变为现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个时期,我国都集中力量,修建一批治理江河的骨干工程。其中包括黄河干流上的三门峡等8座水利枢纽,长江支流上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和干流上的葛洲坝水利枢纽,等等。这些大型骨干工程像一尊尊巨人屹立在大江大河之上,在调蓄江河洪水、防灾减灾,发电、灌溉及其他综合开发方面发挥了无以替代的巨大作用。40年间,我们在治理大江大河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与实际需要相比,目前我国主要江河控制性的骨干工程仍然不足,防洪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防洪标准也偏低。我国1/2的人口,1/3的耕地和主要商品粮棉基地,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2/3的地区和发达城市,还未彻底摆脱大江大河洪水的威胁。像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段,一旦溃堤,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从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深对大江大河治理重要性的认识。要有紧迫感,抓紧对大江大河的治理。这件事不办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就得不到保障。
对大江大河,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修建大型骨干控制工程是其中最关键一环。大水必由大工程来管束,这个道理是不言自明的。骨干工程投资大、工期长,建成后直接影响多地区、多部门的发展,属于社会的基础设施。因此,它们一般都是由国家直接安排、组织建设的重点项目。为了人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在一段时间内集中一定力量,确保这些重点是完全必要的。各地区、各行业都应该自觉服从全局,主动献策出力,甚至牺牲一些局部利益。
加快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也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中小水利工程的作用。目前正在发挥作用的大型工程,大都建于五六十年代,近年建的不多。这一不足,已经在今年的洪涝灾害中显现出来。沿淮、太湖周边地区大片沟渠配套的高产农田,今夏尽被水淹,工程毁坏严重。这说明,没有足够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作为后盾,在大洪大涝面前,中小工程连保全都不容易,更谈不上发挥作用了。
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因其大,更需认真对待,确保建设好。要认真吸取建国40多年来,建设大型工程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努力做到科学决策,科学施工。首先要努力做好工程的基础工作,认真搞好工程设计。要严格按规定的基建程序办事,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工程施工。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跟上国际科技发展步伐,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新科技、新工艺,以保证工程发挥最佳效益。
在努力搞好新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现有工程的配套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不能走“重建、轻管”的老路。只有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并重、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并重,水利设施的效益才能充分发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