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师魂铸成的“丰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06
第3版(教育·科学·文化)
专栏:编后

  师魂铸成的“丰碑”
新华社记者 杨力 新华社通讯员 朱建生
二郎山,山高地僻,办学条件极其艰苦。二郎山下天全县城厢小学,却在这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四川省第一流的教学质量:毕业生合格率连年100%,师生在全国性和全省性的各种教学比赛活动中数度捧杯。
说艰苦,莫过于教师们的住房条件了,教师们长期住在一座年久失修的古庙里,脚下的楼板摇摇晃晃,室内光线暗淡,拥挤不堪。没有厨房,没有浴室,不少家庭还是两代甚至三代、四代同堂,有的床间相距不足一尺……要说老师们个人有什么愿望,3个字可以概括:住新房。
然而,当住新房的机会真的降临之时,他们的举动却大出人们所料。
那是1988年,当家长们在教师节座谈会上为教师呼吁新房时,政府已经为城厢小学拨来一笔基建费。老师们喜出望外,都在暗暗盘算着喜迁新居的事儿,想搬进新居后怎么安置自己的家庭成员。
在那些日子里,房子成了城厢小学最热门的话题。回到家中,他们盼房,可一当踏进教室,来到学生们中间,又强烈地意识到孩子们的需要:
虽说教室条件比宿舍好,但采光不足,近几年患近视眼的学生已从5%上升到8—9%了。
尽管学校已尽了很大努力,但要求读书的孩子还是远远超出教室的容量,课桌排到了黑板下,讲台已无处放置,老师贴着黑板上课,下巴底下就是孩子的眼睛。教室已经挤得满满的,可每当入学报名时,十里方圆赶来的孩子络绎不绝,排起了长队,每年都有许多孩子因为教室不够暂时无法入学。
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高康英老师在灯光下为学生批阅作文。这次作文的命题是《假如》。看着看着,她的心颤抖了,一大半同学的文章不约而同地触及到老师的住房问题。“假如我是设计师,我首先要给老师设计一套最漂亮的房子”;“假如我当了建筑工人,我一定亲手为老师修一间比任何家都大的新房”;“假如我是……我要批很多的钱给老师,给他们修最好的房子”……高老师不忍再看,她仰面朝天,泪如泉涌:“孩子们这般想着我们,为啥当老师的就不该多想想他们呢!”
“干脆,先给孩子们盖一幢宽宽亮亮的教学楼吧!”说不清是谁的主意,但很快就在全校老师中得到了普遍的响应。
1989年,城厢小学的教学大楼动工了。这是教师们最终的选择。
为了节省开支,教师们义务参加劳动,搬砖、挖土、运水泥。工程到了节骨眼上,他们又毅然将一点一滴积累了6年,原准备用来修宿舍的2万多元钱,全部投进了大楼……
新楼很快建成了。正式启用那天,眼看激动不已的孩子们坐在崭新的教室里久久不肯离去的情景,老师们都落泪了:“住进新宿舍,只有我们一家人高兴,建成教学楼,却会使千万家受益。”他们从心底感到欣慰。
原打算新大楼盖好了,旧教室腾给老师们作宿舍,可老师们一商量:在新大楼上音乐课,一个班唱歌会影响整幢大楼;下雨天操场打滑,需要室内体育活动场所;学校是全国闻名的“小发明”学校,孩子们需要活动室……这样,旧教室又改成了音乐室、体育室、小发明活动室、自然常识讲座室等等。
今年开春,政府又拨来一笔建房经费。恰值此时,又遇洪水泛滥。老师们又毫不犹豫地用这笔钱,加上千辛万苦积攒的9000元,为学校修筑了一条护河堤坝。
老师们依然住在破庙里。
面对这天高地厚的爱,二郎山下父老乡亲们感情的闸门打开了:
一位汽车司机趁夜色拉了一车沙子卸在学校里。别人告诉他,现在不盖房,沙子用不着。他回答:“我没有什么可表示的,这沙子用不用都是我的心意。”
天全县茶厂全体职工动议:茶厂澡堂免费为老师们开放。
一位老师感冒了,第二天一大早,竟有3位学生家长把大包的药送到了讲台上。
一位个体户去深圳,回来没给孩子带任何东西,却给老师送来了极需要的书。
更有许多企业和单位,纷纷向学校表示,老师们什么时候盖房,缺啥请招呼一声。
在天全的一些单位和企业,已把老师们的事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老师们的操行作为要求自己的标准。
仿佛是不约而同,教师们家家墙上都贴着自己的手书字幅。而其中最多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就是他们的襟怀,这就是他们无私奉献的答案,这就是师魂所在!
站在整洁的教学大楼前,天全县教育局长发出半带愧疚的感喟:尽管这座楼没有铭刻一位老师的名字,但它是一座丰碑。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编辑《师魂铸成的“丰碑”》这篇通讯的时候,一直激动不已。多好的老师,令人肃然起敬。
谁个不希望住进宽敞舒适的新房,谁个不想有套像样的住宅?对于长期在旧庙里办公,家里住房又十分困难的天全县城厢小学的老师们来说,对新屋的向往、对乔迁的渴望该有多么急切,多么强烈!
然而,当国家给他们拨来盖宿舍的款时,他们却作出了另外一种选择:先给孩子们盖一幢宽宽亮亮的教学楼。
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呢?因为他们看到,由于教室太小,学生太多,光线太暗,学生患近视眼的越来越多;因为他们看到,由于教室紧张,不少该上学的孩子不能入学……他们在想:“住进新宿舍,只有我们一家人高兴,建成教学楼,却会使千万家受益。”于是,就做出了上述抉择。
我们编发这篇通讯,只是想让全社会对我们的小学老师有更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像二郎山下的乡亲们一样,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尊重和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