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苏子秀的“第二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0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苏子秀的“第二人生”
秦卫东 彭英杰
陕西省咸阳市渭河边上有一座凉亭,是人们观河赏景的好去处。每天清晨,有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按时到这里来打扫卫生,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咸阳市一位副市长上下班打这儿路过,深为老人尽心尽责的精神所感动,打电话让市环保局调查表扬这位老环保工人的事迹。当他得知这位老人是一名战功赫赫的离休老红军干部时,握住老人双手激动地说:“老人家,我从您身上看到了革命的传统,看到了党员的本色”。
1934年参加工农红军的苏子秀,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6次荣立战功,多次负伤,左眼失明,身上至今仍存留着战争年代的弹片,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27年前,当他从师职岗位上离职休养时,正值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他在自己的日记上工工整整地写道:“工作到头了,革命未到头,我要向雷锋学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第二天,他便上街买回了扫把、竹筐和铁锹,把干休所内的垃圾打扫得干干净净。从此以后,这“三件宝”伴随他开始了离休后的“第二人生”之旅,度过了27个春秋。
干休所附近有一条通往咸阳公寓建筑工地的马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遍地,沿途群众上下班很不方便。苏子秀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每天到渭河滩里挑来沙石垫路。一连4个月,他天天起早贪黑,终于把这条宽10多米、长500米的稀泥路垫成了一条平坦坚实的砂石路。路修好了,他又当了这段路的义务养路工。
1988年春节,是苏子秀70大寿。女儿、女婿和外孙们从外地赶来为他祝寿。年初一上午,老伴特意做了十几道菜,摆了满满两大桌。阖家老小20多口人济济一堂,唯独少了“老寿星”。等苏子秀扛着扫把回到家里的时候,菜全凉了。
苏子秀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赢得了亲属的支持,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理解。去年,苏子秀被陕西省树为“三秦活雷锋”,今年又被兰州军区后勤部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面对这些荣誉,苏子秀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小事,比起雷锋来,我还差得远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