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踏遍青山人未老——访朝鲜咸镜南道山林经营所所长宋鹤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09
第7版(国际)
专栏:

  踏遍青山人未老
——访朝鲜咸镜南道山林经营所所长宋鹤润
黎能清
一个夏日,记者赴朝鲜高原郡采访了曾被联合国环境计划署授予“500国际环境奖”的朝鲜植树老人宋鹤润。他皮肤黝黑,纯朴憨厚,不善言辞。但谈起植树造林的酸甜苦辣,他却激动地表示,为了祖国的绿化,为了创造优美的环境,与山林为伴,其乐无穷。
宋鹤润出生于两江道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那年,他父亲为了养活全家10口人,到日本人占领区开荒种地,不幸被关进监狱,宋鹤润也被赶出了学校大门。19岁那年朝鲜解放,他成了“民青团”的干部,次年入了党,后在国家机关工作。1965年他调任高原郡山林经营所所长。
高原郡是朝鲜东海岸铁路线交汇点。由于交通方便,解放前这一带山林全被日本侵略者砍伐殆尽。山上长满了灌木丛,要将灌木丛改造成用材林,比开荒植树更难。25年来,宋鹤润跑遍了这个郡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40公里的每一座山头,制定了集中分区育林的总规划图,发动郡内的机关干部、工矿企业职工、学校师生,在山脚下开荒育苗,将每个山分成若干植树区,从上到下分期种树。为了避免水土流失,有利幼树生长,直到幼树长到4米高才将周围的灌木丛清除,然后落实到每个单位负责到底。
踏遍青山人未老。当记者登上一个山头举目远望,远处的成林如黛,近处的幼林翠绿。一部分正在绿化的山头,被分成若干的方块,犹如一块块绿色的绒毯。宋鹤润介绍说,那是根据不同的地形分区绿化,10年后就可连成一片。他感慨万千地说,绿化是全民的事,要发动群众还真不容易。刚开始,大部分机关、厂矿企业对植树积极性不高,怕影响本单位的生产任务。郡党委主要领导成员召开动员大会,并亲自带领郡直属机关上山种树。山林经营所的干部职工也深入各地宣传植树的重大意义。群众发动起来了,形成了全民造林、爱林和护林的声势。仅以1984年为例,全郡160个机关企业植树7000町步(每町步约合15市亩),29个合作农场植树3000町步,27个驻军单位植树1200町步,学校植树2000町步。如今,全郡已营造7.5万町步的森林,其中3万町步属经济林。这个郡有130多个大小煤矿,他们在煤矿集中的地区栽种了2万町步的落叶松和海松树,每年共生产木材7万立方米,为矿山提供坑木4万立方米,建筑用木材2万立方米,农用木材1万立方米。
为了表彰宋鹤润作出的贡献,1987年朝鲜中央人民委员会授予高原郡山林经营所“模范山林经营所”的光荣称号。1988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派代表经过实地考察,决定授予宋鹤润“500国际环境奖”。
当问到今后的打算时,宋鹤润说:“我最大的愿望是看到森林一天比一天更加茂盛。我今年65岁了,早已到了退休年龄,为了搞好植树造林,我要继续努力,奋斗到最后一口气,将自己的晚年献给绿化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