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首都经济学界座谈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 全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集中精力抓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0
第1版(要闻)
专栏:

  首都经济学界座谈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
全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集中精力抓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本报讯 记者卢继传、胡欣报道: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和本报理论部日前邀请首都经济理论界部分学者,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这一专题,进行深入的座谈讨论。
中宣部副部长聂大江在座谈开始发表谈话,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深入学习、宣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重要意义。他指出,“七·一”讲话是当今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他强调,在学习宣传中,要全面领会和贯彻“七·一”讲话的精神,全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当前,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贯彻党的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同时,要认真廓清两种改革开放观的原则界限,区别作为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和旨在推行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决不能抹煞这个界限,也决不能模糊这个界限。只有全面地贯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要求,我们才能完成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一高难度的历史课题。
与会同志对“七·一”讲话中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论述给予高度评价。许多同志指出,“七·一”讲话从所有制结构、分配形式、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要求。这一论述很全面很深刻,标志着我们党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更加成熟、日臻完善。
与会同志回顾了改革开放12年来我国经济生活和经济理论发生的巨大变化,感触很深。许多同志指出,“七·一”讲话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分的适当发展”,“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样一些精辟表述,今天已经在全党和亿万人民中成为普遍遵循的共识。这是我们党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艰苦探索取得的成果。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也不是从国外搬来的,而是扎根于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走出来的。例如,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构思,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艰苦探索,使这些创新的思路更加完善。
与会同志指出,我们党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基本论断,也是同我国经济学领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进行长期斗争的成果。多年来,在我国经济学领域,一些人打着“改革开放”的旗号,兜售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价值观,大造“私有化”、“市场化”舆论,曾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迷误。我们党同这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进行了坚决斗争,坚持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当前,我们应当按照“七·一”讲话的基本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使改革开放更加健康地发展,并在实践中获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庄严历史使命。
有些学者强调指出,“七·一”讲话中关于“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扬优势、革除弊端、大胆创新的过程”这一论述具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他们认为,“发扬优势”、“革除弊端”、“大胆创新”三个方面是辩证统一、不可偏废的。“革除弊端”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发扬优势”也是改革的主旨和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和机制,有优势,也有弊端,绝不能否定一切。而扬优除弊的过程就是“大胆创新”的过程。这个“创新”不仅是要创造出有别于我们的原有体制的新体制,更重要的是创造出优胜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崭新体制,决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或其他国家的“模式”。
与会学者在讨论中还联系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实际,就如何切实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问题,稳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经济问题,逐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劳动工资、社会保障、工商行政管理等政策问题,以及发展高科技经济战略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大家一致表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繁荣经济,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需要,也是反对“和平演变”的需要,一定要千方百计、集中精力把经济搞好。
在座谈会上先后发言的有:智孝和、杨培新、李忠凡、吴树青、王小东、张卓元、杨时旺、周叔莲、卫兴华、罗元铮、于祖尧、胡乃武等。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郑梦熊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