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脊梁礼赞——1991年夏季:中国工人阶级在抗洪救灾斗争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0
第2版(经济)
专栏:

  脊梁礼赞
  ——1991年夏季:中国工人阶级在抗洪救灾斗争中
  董宽 顾兆农 孙玉春
乌云泼洒着暴雨,暴雨勾连着洪水,洪水肆虐在江淮大地。
这是1991年夏天。
安徽:1.7万家企业进水。
江苏:2万家企业遭淹。
……
忧虑重重地笼罩在人们的心头。“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万万不能垮掉!”
枪口指向雷电交加的夜空,勾住枪机的手指微微发抖。淮南矿务局潘一矿党委书记杨维道和矿长高传贵用嘶哑而震颤的声音命令:“准备!万一决堤,鸣枪报警!”然而,手指一动就意味着堤下潘一矿井和数万户家属生命财产毁于一旦,后果不堪设想啊!3500名抢险职工的心绷得紧紧的。此刻,牵系全矿安危的泥河水位高达21.375米,南堤频频告急。突然,在洪水压力和浊浪冲击下,堤坝出现宽大的裂缝,水浪奔腾而入。
“绝不能让枪声响起!”黑暗之中,响起一声撼动人心的低吼。没有谁指挥,几十名职工不约而同地跳入水中,刹那间立起厚厚的人墙。
整整两个小时过去了,职工们用300多根铁管、30多立方米木材、1万余袋草包,把汹涌的洪水拦在堤内。
指向天空的枪口放下了,2000多米长的险要堤防保住了。潘一井下,乌金仍在源源不断地产出!
大雨滂沱。凶猛的洪水涌入常州市区朝阳桥圈的永安五交化商店地下仓库里,357桶共71.4吨的电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大量乙炔气体外溢。遇上一点点火星,将会发生猛烈爆炸。
一吨电石的爆破力相当于一枚千磅炸弹,70多吨电石呢?
关键时刻,常州化工厂防化分队的职工们赶来了。在武警支队、消防支队的协助下,他们迅速封锁道路,疏散仓库周围的住户,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特大爆炸的危险,给地下仓库抽水送风,把电石小心翼翼地搬退出来,向安全地带转移。
一桶、两桶……要知道,火光一闪,生命就会在瞬间消逝。然而,没有人退缩,没有人胆怯,职工们个个冲在前面。经过10多个小时的奋战,70多吨电石全部搬运出来,避免了一场重大爆炸事故。几位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激动地竖起大拇指:“中国工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令人钦佩,好样的!”
由于水害,华东铁路先后中断83处882次。但是,上海铁路局29万职工以“人在线路通,舍家保铁路”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确保了行车安全和线路的及时抢修,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铁路生命线”的脉搏在强劲地跳动。
不仅仅是铁路。此时此刻,在洪水横冲直撞、四处漫溢的江淮大地上,“煤气生命线”,“电力生命线”,“供水生命线”的脉搏都还在强劲地跳动……正是这些永不中断的“生命线”,跳动着力量,跳动着希望。它向抗洪救灾前线提供着巨大的物质保证,更向抗洪救灾的将士提供着巨大的精神支援。
暴雨未歇,洪水未退,险情未断……面对惨重的损失,大批因灾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挺直伤痕累累的身躯。
“家”——这个普普通通的概念,正在职工心中生长放大。夜色如墨,风急雨狂,苏州的几位工人一身泥水地摸爬到工厂,累倒在厂长面前:“我们回家干活来了!”厂长鼻子一酸,泪珠滚滚:“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淮南李咀孜矿职工以矿为家,奋力拚搏,感动得矿务局局长杨宗震心里热呼呼的。现场找不到纸,他就将那些在抗灾复产中表现突出的职工姓名记了满满一胳膊:“总有一天,我要向你们敬酒!”
由于厂外河堤骤然决口,国家二级企业无锡石化总厂全厂进水,直接经济损失达2500万元。工人们急红了眼,等不得洪水全部落退,便投入到恢复生产的大决战。
恢复生产,供汽为先。机电分厂职工接到命令:“48小时内修复所有锅炉、仪表、电器。”
此时,锅炉房积水仍深,电柜、仪表柜内浊气逼人。职工赵洪申、邵卫臣一马当先,用酒精细致地擦洗密如蛛网的桩头接线和供汽管,用大功率电吹风烘干受潮的仪表、电器。冷作班的职工爬到3米高的管线上,架弯头,装阀门。为了抢时间,沈炳山登上棚梯为电焊工配焊。通红的铁水珠洒在老沈的手臂上,燎起了30多个肿胀的水泡……
熊熊的火炬重新点燃了,欢快的马达声重新震响了,机电分厂的职工提前20个小时完成了任务。
据统计,安徽、湖北、河南三省,在大灾的7月,工业生产产值不但未下降,还增长了3%左右。
……
“元气大伤,志气不减!”
汪洋一片的行蓄洪区、人声鼎沸的千里江堤、机器轰鸣的高大厂房、四面汇来的巨额捐款……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工人阶级是抗御自然灾害的一支擎天巨柱。
共和国的脊梁——这是人民送给中国工人阶级的最高评价。 (原载《工人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