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大瑶山隧道养护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0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瑶山隧道养护人
本报记者 梁兆明
我国最长的铁路双线隧道——大瑶山隧道正式投入营运至今已经两年多了。隧道开凿难,养护也不易。8月初,记者来到了大瑶山。
天刚蒙蒙亮,记者在坪石车站登上接送隧道养护人上下班的轨道车,向南飞驰半小时就到达北洞口。
大瑶山隧道全长14.295公里,4根乌亮的钢轨,向洞里延伸。记者走进洞口,第一感觉是阴森森,如果不是壁灯长明,就是一个漆黑的世界。洞内湿度大,空气含氧量比洞外少6%左右。川流不息的列车在25000至27500千瓦的电磁场作用下,形成似雾非雾的尘环……进洞越深,越感觉湿气重,甚至有点气闷了。
进洞不到10分钟,忽然传来一阵刺耳的喇叭声。有人高喊:“火车进洞了,大伙快进避车洞!”记者应声随着人群越过双线轨道,进入藏在洞壁的可容20人的避车洞。几分钟后,列车卷起一阵大风呼啸而过,声响震耳欲聋。
记者一边走一边同一位叫庾灵均的青年工人攀谈,了解到他是负责洞内警戒的,他所在的电力工区有20多人,有的分工负责预报火车进洞的信息,有的分工负责洞内电力的养护工作。小庾说:“我们工区人少工作量大,仅是更换洞壁灯,两年多来就更换了2400多个灯泡,但我们都干得挺欢。”
记者在洞里继续深入,见到有6位工人在紧张地操纵两台电动扳手机。先行的一台快速地拧松坚固钢轨的螺丝,跟着两人快速在螺丝上涂防锈滑润油,随即跟上的是另一台机子,快速把螺丝拧紧。他们说,平均每10分钟就要抬着50多公斤重的机器快速奔跑两次避车。
记者进洞200来米处,从记者背后走上来两位小伙子,他们握着手电筒、肩扛大铁锹,挂着一把大扳手,并肩在路轨上缓步行进,眼睛凝神扫视脚下钢轨。他俩名叫陆耀强、区建国,是从部队复员来到大瑶山隧道当巡道员的。他们说:“以前是一个人巡道,发现异常即时处理。为防止有人经受不了火车经过的强大声浪以及高压电磁场的影响而晕倒,所以改为两个人一班互相照应。”原来,洞内笼罩在高压磁场之中,由于静电感应,潮湿天气进洞,插在衣袋里的测电笔灯泡会自动亮起来,如果撑着雨伞进洞,走一段路用手摸摸雨伞铁柄,会把手电得发麻。
谈兴正浓,满载牲畜的长长一列火车呼啸而过,记者嗅嗅衣衫,附着刺鼻的牲畜粪便气味。
“还好,过一阵子臭气是会散的。如果遇上满载煤炭的列车,大风卷起车上乌黑的灰尘,30米内伸手不见五指,我们顿时就变成非洲黑种人,只有牙齿是白的。”两位小伙子风趣地说着,又沿着路轨向隧道深处走去。
“隧道养护人真辛苦!”
“只要确保隧道永远青春,安全行车,我们再辛苦也觉得甜!”一位年过半百的隧道工回答道。
他是巡道工长吴邬芳,今年54岁了,在铁路线上当了将近40年巡道工,两年前转来大瑶山。他的话表达了大瑶山隧道养护人的共同心声——
“国家财政有困难,还拨款几亿元,凿通大瑶山。国家把隧道交给我们养护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也是我们最大的光荣,一定竭尽全力当好大瑶山隧道的保护神,决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