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田边地头话救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1
第2版(经济)
专栏:

  田边地头话救灾
  张颖
受了重灾的农民心里想些什么?他们对生产自救信心足不足?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了湖北罗田县3个受了重灾的农民。
“只要人勤快,减产不减收”
8月13日下午,我来到素有“粮仓”之称的大河岸镇滚石坳村。在一个向阳坡上,遇到了农民王凤娇。她正在桑园里锄草,汗流浃背。当我问她对生产自救有啥想法时,她迟疑了一会说,她家本来就比较贫困,6口人过日子,上有两个老人,下有两个孩子,丈夫又有病。今年遇上洪水,倒了猪圈、牛栏和厕所,住房也险些倒塌,田被沙压了。面对这么大的灾,这个37岁的妇女没有被吓倒。白天她服从村里的统一指挥挑沙还田,晚上回来修猪圈和牛栏。旱地的红薯、黄豆在她精心浇灌下一片绿茵茵的;养春蚕收入了280多元。她又准备养秋蚕,再增收300元。她还养母猪、养鸡。她说:“粮食减产是肯定的,但收入可能要增加,只要人勤快,减产不减收。”
“救灾不能全靠救济”
8月14日,我来到廖家坳,沿途新昌河段成千上万的农民手拿着丁字形磁铁耙在河里淘铁砂。我停下来与敢鱼咀村农民屈得水聊起来了。
“你家灾重么?”
“灾重得很,挂了号的重灾户。田里颗粒无收,旱地也垮了堑,收成不大。”
“你打算怎么办呢?”
“怎么办?就淘铁砂呗。”
他说,淘铁砂人累点,但划得来。大水一发,河里铁砂有的是,淘起来比过去多。每天可淘300公斤,收入十几块呢。乡里成立了铁砂收购站,随淘随卖,现钱现货。
我问是否有救济。他说有救济,前天村里还发了救济的衣服,还有贴息贷款。但他最后对我说:“救灾不能全靠救济,光坐在家里伸手向国家要钱,这样的人没有志气。受灾的地方多,只要大家都努力,困难就挺过去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
8月14日傍晚,在三里畈镇宜林村,我采访了正在整地的老农民肖世芳。谈到今年的洪灾,他仍心有余悸。他家10口人,3个儿子都结了婚,有两个孙子。洪灾过后,他对家里进行了安排。大儿子搞田间管理,确保二季稻丰收,二儿子去黄石投靠亲戚搞副业,老三上山烧炭。老伴和三个儿媳养蚕、养猪、做鞋垫,他自己整地种萝卜。他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就看心眼灵不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