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中国队灭火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1
第7版(国际)
专栏:科威特通讯

  中国队灭火记
本报记者 李云飞
科威特南部的世界第二大油田巴尔甘,如今一片火海。几百口油井火焰冲天,滚滚浓烟遮天蔽日;油和烟染黑了金黄色的沙漠,低洼处积满原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这里地面温度将近四十摄氏度,火焰的温度则在一千三百度以上,大火周围的温度也有几百度。中国灭火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受了一场特殊的考验——九月八日下午成功地扑灭了这个油田的二一四号油井大火。
下午二点二十分开始,机械臂把一根长约八米、直径七十二厘米的套管缓缓地吊起、前伸、下降,稳稳地套在着火的井口上,大火便乖乖地在套管的顶端燃烧。这时,五根水柱迅即对准管口喷射,二十五分钟后将管口的火第一次浇灭。但由于附近地面上都在着火,喷出的原油落到地面后引起的浓烟烈焰又把管口的火点着。于是,五根水柱又一次对准管口,同时四台推土机把周围的沙土推到着火的地面。经过反复艰难的努力拚搏,控制住火势,终于在三点二十七分扑灭了全部大火。
这是中国灭火队在科威特扑灭的第一口油井大火,首战告捷并非一日之功。以孙振纯为总指挥、李述明和曾世田为副总指挥的中国灭火队一行六十三人,八月二十四日来到科威特后,进行大量详细的调查研究,制订了各种周密的灭火方案。八月底国内制造的灭火设备到齐后,他们立即投入紧张的安装、调试等准备工作,不少人一天连续工作十八个小时,有的人被烈火炙烤得脸上起了燎泡。
他们原来以为这是中等难度的油井大火,但扒开大火周围的油焦山后却发现实际上有四股火。按照常规是要先进行带火切割,也就是要把四股火合成一股后才能灭火,而且要事先把周围地面上的火扑灭。但囿于条件,更为了争取时间,他们决定实施打破常规的灭火方案。中国灭火队第一次就成功地扑灭了高难度的油井大火,赢得了外国同行们的赞许。
扑灭油田大火不仅需要高度的技术和过硬的设备,而且要有强健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中国灭火队的决心是:首战必胜,每战必胜,为社会主义祖国增添荣誉,为增进中科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贡献。(附图片)
9月8日,中国灭火队在科威特扑灭了214号油井大火。图为该油井大火未扑灭前的情景。
本报记者 李云飞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