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1991年国际大事回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24
第6版(国际)
专栏:

  1991年国际大事回顾
▲8月26日至29日,杨尚昆主席应蒙古总统彭·奥其尔巴特的邀请,对蒙古人民共和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蒙两国建交40多年来我国家主席首次访问蒙古,也是对去年蒙古国家领导人彭·奥其尔巴特访华的重要回访。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谈,相互介绍了各自国家的经济建设情况,并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在不少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双方还签订了《关于蒙古通过中国领土出入海洋和过境运输的协定》等5个重要文件。这次访问达到了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彼此合作、发展睦邻友好和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徐德文)
▲8月27日,菲律宾和美国签署了“菲美友好、合作和安全条约”。条约规定,在1991年9月16日菲美军事基地协定期满之后,美国有权继续使用苏比克海军基地10年。条约还规定美国将于1992年向菲律宾提供3.6亿美元,在随后的9年中,美国每年向菲提供2.03亿美元,作为使用基地的补偿。此外,美国还许诺向菲提供经援、军事设备等。(归通昌)
▲9月2日至4日,应我国总理李鹏的邀请,英国首相约翰·梅杰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9月3日两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在会谈中,双方领导人表示了对香港在中英联合声明规定的基础上保持其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地位的信心。双方强调两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合作的重要性,并重申,在以后的六年中,双方将按照联合声明,密切磋商合作,以实现香港1997年政权的顺利交接和保证香港的长期稳定。
双方确认中英关系的重要性,同意两国外长每半年会晤一次。
梅杰首相是1989年以来第一位来华访问的西欧国家的政府首脑。
(李文政)  
▲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决定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个波罗的海沿岸共和国独立,从而结束了自1990年初开始的三国争取脱离苏联、谋求独立的进程。
波罗的海三国在历史上都曾几次被邻近国家兼并,又几次获得独立。根据苏德1939年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苏德友好和边界条约》的秘密补充议定书,苏联于1940年6月派军队进入三国。1940年8月,三国分别宣布加入苏联。1989年底苏联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宣布该议定书“从签订之时起在法律上就是根据不足和无效的”。此后三国加快了争取独立的步伐。1990年3月立陶宛宣布独立,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随后也采取了相同的姿态。(张健)
▲9月17日,第46届联合国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同意接纳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以及原为联合国托管地、现已独立的马绍尔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为联合国新成员。
朝鲜北南方分别于今年7月8日和8月5日向联合国递交了加入联合国的申请书。双方在各自的声明中都表示愿意遵守联合国宪章,并按此精神为尽早实现朝鲜的和平统一而作出积极努力。8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朝鲜北南双方加入联合国的议案。(徐宝康)
        (未完待续)
(附图片)
9月1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被联合国大会接纳为新成员国。图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上)和大韩民国代表团(下)在联大会议上。  刘心宁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