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浩气岳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24
第8版(副刊)
专栏:

  浩气岳麓
  许宗元
我不知道把岳麓山称作“辛亥山”是否妥当;我不知道把登岳麓说成读岳麓是否荒唐。然而,在我的眼中、心中,岳麓山确然已化作一部书。这书由碑文、墓志铭、挽联等等组成;这书由长眠岳麓的黄兴、蔡锷、刘道一、蒋翊武、禹之谟、焦达峰、陈作新、陈天华、姚洪业等辛亥革命英烈集体撰著。
去读岳麓吧!
石阶道从茂密的丛林中穿过,云梯似的直往上攀。山坡陡,登完百余级石梯,我已是汗流浃背。在挥去汗水、重抬头欲攀登之际,一柱雄碑蓦然扑入眼帘。在这高高的山峰上,仰视虎踞峰巅的10米高碑,石碑显得格外高大壮伟,犹如一把傲世的长剑,背倚苍松翠柏,直刺白云蓝天。碑上“黄公克强之墓”六个大字宛如刻在天地之间。墓碑为乳白色,作四棱形,由一整块岩石琢成。墓侧有诸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兴墓”。贴近云天的绿树从左、右、后三方环抱墓地,延伸向莽莽的林海。站在陵墓正前方远眺,但见湘江如练,长沙景物,尽收眼底,那气象甚是壮观。黄兴墓有联云:“谤满天下,泪满天下;创造共和,再造共和。”这气象壮观、境界磅礴的墓地,怕是也只有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伟人方可享得!
从禹王碑下行,第一大墓是焦达峰墓。焦墓石栏门的短柱上刻一联语:“大翼垂天九万里,长松拔地五千年。”此联颇可喻被追赠为陆军上将的焦氏光复湖南、挥师武汉的勋业。另有石刻嵌字联:“达向九霄云路近,峰高五岳众山低。”“达峰”两字分别嵌入上下联之首。此联的艺术性更在于语意双关:既状焦墓所在的岳麓山之高大雄伟、堪追五岳,也寓焦公英雄业绩的非比寻常。禹之谟墓与陈天华、姚洪业墓(合墓地)毗邻。禹墓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三块汉白玉。居中者刻“烈士禹之谟墓”;一侧刻其就义前三天写的撼人心扉的遗文,即脍炙人口的《致全中国国民书》;另一侧镌挽词“呜呼!自民族义起,志士横死者众矣!吾乡禹先生尤惨不忍闻……”。陈天华以著《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中国革命史论》闻名于海内外,更以激于爱国义愤、为唤醒同胞而投海自杀震惊天下。姚洪业亦同故投江自尽。陈、姚灵柩运抵长沙,禹之谟不顾当局禁令,力主公葬于岳麓,“以彰义烈”,遂发动各校学生,穿白制服,乃有全城万人送葬的壮举。此举直接引发当局对禹氏的杀机。我来凭吊,虽为陈、姚墓之窄小、荒凉而慨叹,继之又为三公英灵朝夕相处、互慰寂寞而聊作释然。
蔡锷墓在麓山寺后、白鹤泉上,但见古木参天立,清泉石上流,曲径通幽,景致清雅。蔡公逝于1916年护国讨袁功成之际,经国会决议,于1917年4月12日国葬于此。墓基甚为开阔,气度潇洒。踏步、冢、碑均取花岗石。碑高6米,镌“蔡公松坡之墓”。绕冢环砌24块石栏板,遍刻时人题字、挽诗。蔡墓挽联出手均不凡:“义不帝秦,间关万里;功在救国,俎豆千秋。”“从头收拾了山河,一身尘土;正气磅礴在天地,万古日星。”“一戎衣而天下定,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斯人吾谁与归”用在这里,真不知引发多少凭吊者的共鸣!我以为岳麓不仅是辛亥山,又是文化山,岳麓的辛亥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华文化宝库。
读不尽的辛亥,阅不尽的岳麓!儿时诵袁枚“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不甚了了;及长,方知这是中华民族审美传统——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所使然。将山水与人物璧合的审美心态,乃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自然流露。青山有幸埋忠骨。专集辛亥英烈墓于一山的,普天之下舍岳麓其谁?黄兴墓有挽联云:“一代勋名昭国史,千秋浩气壮名山。”好一个“千秋浩气壮名山”啊!
去读岳麓吧!那是一册辛亥英烈传,那是一卷中国近代史,那是一首民族正气歌,那是一章无声的交响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