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科技兴农与农村教育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2
第5版(理论)
专栏:昆仑杯青年跨世纪的思考征文

  科技兴农与农村教育改革
  王泽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兴起。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它使我国农业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成功地解决了“责、权、利”相结合的问题,促进了农业产品尤其是粮食的大幅度增产。仅以安徽省为例,12年中粮食总产量增长63.5%,年递增5.6%,是改革前26年平均增长速度的1.8倍,农业总产值增长1倍多,农林牧副渔都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的增长速度。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指日可待呢?
冷静思索,理由似乎还不太充分。因为我国农业的这种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纠正平均主义之后出现的一种补偿性的增长,是有一定限度的。我国农业毕竟还停留在“小而全”的框架内,“一家一户”是目前中国农业的细胞,它不仅要负责生产的全过程,而且还要独立做好产前、产后等各种服务。这种状况显然在某个时候就会阻碍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要使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环是必须实现产与销的社会化。而要真正实现这一步,必须有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普及。
在这个跨世纪的关口,我认为关键在于花大力气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必须打一场持久性的全民推广科学技术的“战争”。这种推广不仅要靠政府单方面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要发动群众,开展知识下乡活动。“一旦社会感到某种需要,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还能推动社会前进。”(恩格斯语)
前不久,一家省电视台播放了一则新闻,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民成了养鱼专业户。原来他仅靠小儿子给他读有关书籍而掌握了科学养鱼的技术,终于走上致富道路。这充分说明了科技兴农的重大意义。
青年是未来的希望,未来农业现代化的重担更主要地将由农村青年来承担。但目前农村学校的教育却不令人乐观。相当多的农村学校均未开设农基课,实际上是挤在追求“升学率”的独木桥上,而目前的状况,能够升学的不足20%。按农村中学的教育目的:“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为农业生产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军”来衡量,农村学校的功能已失去大半矣。尽管目前在舆论上有所警觉,但还未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
由此观之,在这跨世纪的年代里,全民动员科技兴农与扎实的农村教育改革是迫在眉睫的要务。(作者为四川省南部县盘龙镇教师,27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