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我们还需要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3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纵横谈 消费广角

  我们还需要什么?
本报记者 皮树义
80年代,我国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进步。90年代,人民生活将从温饱走向小康,这又将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在这一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水平、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将出现新的变化。目前,这一变化已露端倪。本报从今日起推出一组反映消费变化趋势的报道,名为《消费广角》,作为一家之言,供读者参考。 ——编者
消费者从来没有这么挑剔:尽管商店里商品五光十色,许多人还是抱怨没什么可买的;苦于销售不旺的厂家也在埋怨:不知道消费者要买什么。
经历了以家电热为代表的十年消费热潮之后,正在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人们到底还需要什么?
寻找湿度的启示
外观像个玻璃盒子,上边伸出一个喷嘴,于是,袅袅婷婷的水汽便源源融入干燥的空气,给北方冬季的居室带来了清新。
1990年,超声波加湿器走俏北京等地市场。北京亚都人工环境科技公司生产的亚都牌加湿器销售3万台,今春销售仍旺。
人类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45—50%。我国北方气候干燥。北京冬季室内湿度只有10—15%。当生活处于较低水平时,吃饱穿暖就是人们的最高需要,湿度远没有温度重要,干燥一点算不了什么!然而,如今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们对令人上火、易病的干燥空气就开始计较了,他们开始寻找湿度,寻找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于是,加湿器摆进了居室;抽油烟机进入厨房;空调器在一些地方热销;贴壁纸、镶瓷砖、铺地毯……美化家庭的装修热在一些城市兴起。
人们在寻找闲暇。省时、方便、减轻家务劳动的消费品受到欢迎。全自动洗衣机后来居上,食物加工机、电烤箱等小家电销售正旺,在南方一些城市洗碗机已不是稀罕之物。快餐食品、方便食品、半成品食品、净菜受到主妇青睐。
人们也在寻找娱乐。录像机随着彩电的普及正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北京百户居民录像机拥有量去年初是13台,到年底上升到20台。电子游戏机不仅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引起了许多大人的兴趣。卡拉OK机上市仅仅一年,就成了许多家庭的宠物。组合音响销售看好,摄像机也开始进入家庭……
从温饱走向小康,是人民生活发展的重要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将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目前追求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趋势已露端倪。生活方便舒适,家务劳动减轻,闲暇时间增多,文化娱乐丰富,身体保持健康,都是生活质量的内容。用提高生活质量的观点审视我们的生活,许许多多的需求正等待着企业开掘,这将是众多消费品生产企业立足于市场的新基点。
抱怨中的希望
北京某机械工厂的部分职工议论起十年发展规划,说得最多的是住房;谈到生活中的困难,他们抱怨最多的也是住房。要知道:这家工厂现在还有几百户五六十年代入厂的老职工,两家(都有大儿大女)合住一套两居室的单元房。
从抱怨声中可以听到人们对改善住房条件的急切呼声。改善住房条件是许多人最迫切的需求。从1979年到199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3.6平方米增加到7.1平方米,但城镇住房紧缺状况仍未根本缓解。目前,全国城镇仍有800万户住房困难户和无房户,其中有50万户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平方米。不失时机地推进住房改革,加快住房建设,基本实现城镇居民每户有一套住宅的目标,不仅能带动建筑业和室内装饰用品、家电等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也将增加住房开支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扩大消费领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领域将进一步扩大,人们不仅需要更多的商品消费,人们也需要更多的劳务消费。
装电话难,许多城市的居民有同感。到去年6月底,北京市登记待装电话户达10万户,其中60%是私人。北京市电信局的电话初装费也提高到了5000元。广州去年1万户待装电话户中70%是私人。
购物难、乘车难、维修难、旅游难……人们抱怨社会化服务少,质量差,希望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买大件商品送货上门已成为一些商店的促销手段,大件商品维修上门却仍是人们的渴望;一些地方搬家服务生意兴隆,上门装修服务却不多见;录像机、卡拉OK机源源进入家庭,录像带、卡拉OK带出租业还很弱小,摄像服务也是凤毛麟角;大批国内游客走遍祖国大地,吃、住、行、玩、购的配套服务还很缺少组织……发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服务大有前途。
“破烂专业户”的提醒
时下,在北京的居民区里不时可以见到拉着板车收购旧家具、旧家电、旧衣物的人。这些“收破烂的专业户”大都是农民。这些东西有人要吗?在朝阳区的一个居民住宅区,一位来自远郊的小伙子对记者说:拉到乡下去有人要啊,农民不都是万元户。
这位农民的话提醒我们:在追踪人们新的消费需求趋势时,不要忘了消费需求的多层次。
上万元一只的进口手表有人问津,几元一只的塑料电子表也有人愿买;有人普通彩电换了“平面直角21遥”,有人黑白电视看了多年仍有滋有味……尽管一部分人成了高档商品柜台的常客,但市场上每每有大减价的叫卖声,却总是会吸引众多的顾客。消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呈现多层次性。企业不要指望“包揽”天下,也不要“一窝蜂”地去赶时髦,聪明的企业总是为特定的消费层次和消费者服务。
从收入来看,尽管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但中低水平收入者仍是多数,大众化的商品和服务仍是消费的主流,高档化与大众化不可偏废。从城乡差别看,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不仅购买力水平不同,消费方式也不同,在开发城市市场的同时,不要忘了提供适合农民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从消费者的身份看,消费需求更是千姿百态。仅从年龄角度看就各不相同:青年人求新、求特、求美,女青年更是服装、化妆品、首饰等商品永不满足的消费者。“赚钱就要赚女青年的钱”,似乎已是至理名言。2亿多儿童特别是每年新出生的1000万婴儿也是大市场,从奶嘴到童车,需要改进的商品实在太多,“小皇帝”的钱挣不完。老龄人口在逐渐增多,而目前老年人用品市场仍是一个冷清的角落。
从温饱走向小康,人们的消费需求档次升级,领域拓宽,层次多样,对生产和服务企业提出了更多、更复杂、更严格的要求。如果说,以彩电为代表的家电消费热潮过后出现了消费断层,填补这一断层的已不再是一两样带头商品,而是众多的商品和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