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验新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3
第2版(经济)
专栏:

  验新棉
  刘莎 曹焕荣
烈日下,青年农民常岗蹲在地上,低头铺摊他的棉花,全然不顾满载棉包的架子车、三轮车、自行车在身边来往。
“这花水分大,初检不中。摊晒几个钟头,就够标准了。”常岗边说边抓起几个棉籽咬咬,嘴里“嘎巴、嘎巴”直响。“这声音还不够脆,棉花不干。不中。”说着,他憨厚地笑了。
9月8日,是河南南阳县卧龙岗轧花厂收购新棉的第二天。出售棉花,最先要过“探湿关”。已有30年工作经验的检验员袁清惠走到常岗面前,边帮着翻动棉花,边向众人解释:“含水大的棉花,对保管、加工的影响可大哩。”
如今的棉花市场,仍然是求大于供,但像常岗那样的生产者和袁清惠那样的收购者,并没因“货俏”而忽视质量。在收购现场,公开摆放着符合“国标”的1至7级棉花品级样本,买卖双方以此为鉴。每台检验仪器和衡器,都贴有河南省棉花检验所核发的合格证,上面均清楚地标明:“1991年度”。
潦河镇农民王文兴比常岗来得早。过了“探湿关”后,他的棉样要送去试轧,接受“密码检验”。只见一笸箩一笸箩棉样里分别放着单据,上面写有统一编号,而无售棉人姓名。笸箩被小电梯提到二楼。检验室门口,“非检验人员止步”7个红字十分醒目。检验员像高考判卷老师似的,评判着一份份无计名的“考卷”——棉样。
根据含水量、含杂量、纤维长度等项数据,王文兴的棉花被定为3级。过磅上垛时,他说,来前估计自己这包棉花能定上2级,但是“密码检验,无情,只能认了。”结算后,这位种了4亩棉花的农民手持450多元钞票,兴冲冲地说:“今天是第一回,还得来卖几回。今年的棉花结桃多,能卖2000多块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