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随物赋形 标能擅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3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随物赋形 标能擅美
  许结
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在纵向意义上,赋的渊源能上溯远古之谐隐,其流变可下达今日之散文诗;在横向意义上,赋以兼表才学而显其文化学价值,又以描绘性特质注重文学的形式美和文采美。对这种特殊文体,时贤在深化“一代文学”汉赋之研究的同时,已开始将视角投向汉魏六朝以后大量未经开垦的领地,然其困难又突出于缺乏对原始资料的钩稽、整理、提摄和评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香港大学教授、著名学者何沛雄、罗忼烈与内地学者毕万忱三位先生编撰而成的上自先秦、下迄晚清四卷本《中国历代赋选》,并以首卷“先秦两汉”部分率先问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以下简称《赋选》),诚为学界做出一大贡献。
将赋的编选当作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并通过工程模式的建构表现赋史的演进轨迹,是《赋选》作者视野开阔,匠心独运之处。作者在《赋选》“前言”中指出:赋的“表现领域,大则宇宙自然,社会人生,朝章国典;小则草木禽兽,山水器皿,人物事件。”本此至大至微的审美原则,作者搜罗披览古代大量的赋总集选集和别集,择善而从,独辟蹊径,既以赋艺流变规律与作品审美特质立人,又以赋体表现才学与造词尚美的统一观收文,从而使一部《赋选》成为一部形象的赋学发展史。通过对赋创作之潜心研究,作者认为赋史演进经历了“形成”、“成熟”、“繁荣”、“发展”、“衰微”五个时期,而每个时期既有文体特质的渊承关系,又具各自的时代征像。在编写体例上,《赋选》由“原文”“注释”“作者介绍”“主旨与批评”四部分构成,如果说前两部分显示的是作者对版本学、音韵学、文字学的功力,属于微观研究范畴,那么,后两部分则属于宏观研究,表现出作者对赋史规律的熟谙和赋体美学的体悟。
凝合古人的创作实践与自己的理论思想为一体,以避免重考据诠释轻理论批评或重理论批评轻考据诠释的偏颇,是《赋选》又一特色。《赋选》作者尽可能地运用古文字学、古生物学、音韵学、训诂学、考据学、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的知识,为建立完整的赋学诠释系统作出有益尝试。
赋文学“化工妙处,全在随物赋形”(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赋家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又多能“标能擅美,独映当时”(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而合此二者,正是这部《赋选》作者慧心所钟,同时,《赋选》对“随物赋形”之赋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亦自有“标能擅美”的时代审美价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