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提高地矿理论水平 完善勘探技术手段 科技攻关为我国找到大批能源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6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抓科技攻关 促经济繁荣

  提高地矿理论水平 完善勘探技术手段
科技攻关为我国找到大批能源基地
本报讯 记者卢新宁报道:由近万名科技人员参加的地质勘探科技攻关活动,在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依靠这些理论和技术,现已在我国东部和新疆地区预测出综合矿产的成矿远景区和靶区共计866处,扩大或新发现大中型矿床82处,其潜在经济价值达数百亿元,为我国找到了一批能源后备基地。
进入80年代以来,能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七五”期间,在国家计委、原国家经委、国家科委、财政部等组织协调下,来自地矿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就地质勘探进行了重点科技攻关,使我国油气地矿理论水平和勘探技术跃上新台阶,实现了天然气理论和勘测的重大突破,在海相碳酸盐岩领域也获得重大进展。
这次科技攻关对天然气资源予以了高度重视,提出了用动平衡观点研究我国天然气地质的理论,获得了巨大成功;系统地总结了石油天然气储藏的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丰富了天然气地质学理论基础,提出了新的认识、新的概念。攻关和勘探紧密结合,实现了突破。“七五”期间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2993.9亿立方米,平均年增长599亿立方米,比“六五”平均年增长率提高48.7%,是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在绘制天然气色谱图等勘测技术上的创新,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经勘测,在我国成都平原、长春、松辽南部及鄂尔多斯盆地、南海、东海海域、塔里木盆地发现了大规模油气田,并得以初步验证。截至去年底,我国发现的16个大于100亿立方米中型气田中,有8个是“七五”期间发现的,其中,陕甘宁盆地中部发现了迄今为止陆上最大的天然气田,塔里木盆地勘探表明是最有希望的大油气田,在东海查明了平湖油气田,具备了早期开发的条件,展示了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广阔前景。
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是世界公认的巨大油气领域,约60%的油气产生于这类地层中。虽然这类地层面积在我国占了总面积的1/3,但目前查明储量仅占总量的5%。通过攻关,科研人员提出与大庆等众多地区陆相沉积地层相比,这个领域有着极大的潜力可挖,它应该是我国未来油气勘探的首要方向。“七五”攻关在海相地质研究上取得了52项高新技术成果,其中“高山禁区地震勘探”、“三维地震勘探”等技术水平走到世界前列。这些新技术成果在勘测实践中的运用,取得了卓越成果,在塔里木发现的我国第一个海相成因气田,预测资源量可达150—180亿吨,为实现我国油气勘探从陆相向海相的转移提供了基础。如今已经在塔里木发现了工业油气流、雅克拉等5个油气田,昔日荒芜的“死亡之海”将成为油气“聚宝盆”。
除油气田外,我国贵重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的理论研究和勘测也获喜人成果。科研人员根据我国独特的地质结构,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多方面理论,利用航空遥感、古地磁、频谱激电等38种新技术,在短期内获得了新疆地区丰富的地质科学资料和明显的找矿效果,这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更让人振奋的是,攻关结果,表明世界3大巨型成矿带有两条通过新疆,新疆具有金、铅、铜等贵重有色金属资源的远大前景。其中阿尔泰可与苏联号称“有色金属宝库”的矿区阿尔泰媲美,目前已被称为“黄金、有色、稀有金属开发带”。新疆丰富矿产资源的勘测与确认,对于缓解我国资源不足的严峻局面、解决重工业能源缺口问题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攻关期间,开发应用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已用于生产,如萨尔布拉克金矿已建成全国最大规模10万吨级的堆淋,多拉纳萨依金矿也建成日处理100吨选矿厂,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七五”科技攻关不仅为建立矿产资源后备基地打下了基础,还通过对东部发达地区隐伏矿床的研究和勘测,为该地区濒临倒闭的矿山找到了接替矿产资源,缓解了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区资源紧缺的矛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