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不能一条胡同走到底——淄博二毛厂长苏成立谈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5
第2版(经济)
专栏:

  不能一条胡同走到底
  ——淄博二毛厂长苏成立谈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本报记者 江世杰
记者日前在山东淄博第二毛纺织厂采访,发现这家企业的生产、销售都十分红火。近3年来,这个厂产量年均递增19.37%,实现利税年均递增12.85%。今年1—7月,这个厂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好势头。我问苏成立厂长:在毛精纺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为什么淄博二毛能够“鹤立鸡群”?他想了想,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只能是“多因一果”。例如,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责任制,不断强化灵活有效的销售战略,深入开展降低不良品活动……但是,结合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我着重讲讲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的问题:
没有一劳永逸的调整
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要扬长避短,合理配置不同消费层次的产品比例,做到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这里,我特别强调企业的实际能力,就是企业根据客观环境和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来确定产品的结构层次和发展方向,既不能“邯郸学步”,盲目跟从,也不能好高鹜远,一步登天。
1988年抢购风潮以后,我们分析市场走势,果断冲破“小批量,多品种”的传统,采取了“紧缩结构,缩短战线”的战略,把原来的30个品种压缩到10个以内,实行了“由高含毛量面料向低含毛量面料,由民用产品为主向以军队、警察等行业标志服面料为主、民用产品为辅”这样两个转变。1989年以来,我厂大量生产的毛混纺马裤呢、凡立丁等行业标志服面料畅销,从而摆脱了市场疲软,加速了资金周转,顶住了效益滑坡。
但是,我们清楚知道:市场是随时变化的,固定的产品结构是不存在的;对企业来说,产品结构调整不可能一劳永逸。跨入1991年后,我们居安思危,在继续坚持以行业标志服为主的同时,决定加速高、中、低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对高档产品,投高级原料,卖高价,主要适应经济收入高的人的需要。中档产品的含毛量控制在30—70%之间,价格适中,主要适应城镇居民需要。低档产品,含毛量不超过20%,主要在色彩、图案方面变化,专供小青年做时装用,以适应他们“新三天,旧三天,过不了几天扔一边”的追赶时髦的心理。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上述方针,已经开发了24个新花色,5个新产品,而且每个花色、品种的销量都在万米以上,销售利润都超过了6%。
金牌、银牌也要看市场
从全国精纺呢绒市场看,产品积压已接近一年的产量总和。在这些积压产品中,有些是戴着各种桂冠的产品。有一家毛纺织厂生产的一种精纺呢绒是得了国家银牌的。尽管近一年来这种产品销量极少,但厂家每月依然要生产60万米,一年下来要占用资金3500万元,光付银行利息就在300万元以上。企业被这个银牌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才叫“捧着银碗讨饭吃”呢!
从这件事情我得出一个结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也包括那些国优、省优、部优产品。因为,金牌也好,银牌也好,都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对顾客产生使用价值,对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市场是产品的检验员。只有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才是名牌产品。金牌银牌产品绝不能因为它头上有桂冠而不继续接受市场的检验,那么,也就理所当然地把它们划在产品结构调整的圈子里。在我厂,我们对所有产品都“一视同仁”——凡是卖得动、效益好、竞争力强的,我们就开足马力生产;凡是没人问津的产品,哪怕它曾经是得过“省优”、“部优”的产品,我们也毫不犹豫地把它从机台上“请”下来暂时“靠边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