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在特大洪水面前,在大“家”和小“家”之间,二十五岁的共青团员顾宗香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抗灾救灾英雄谱

  在特大洪水面前,在大“家”和小“家”之间,二十五岁的共青团员顾宗香作出了这样的——
选择
  程建伟 李苏青 李晓明
25岁的共青团员顾宗香被团中央命名为“抗洪救灾模范青年”光荣称号的消息,在他所在的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四处二段四队不胫而走,工人们感慨地说:“这个称号,小顾当之无愧。”
顾宗香个头不高,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戴在鼻梁上,总给人一种文弱书生的印象。但是,在如注的暴雨中,在肆虐的洪水面前,他却是一个真正的勇士。
进入7月以来,由于暴雨成灾,洪水陡涨,严重威胁着华东第二通道淮南铁路的畅通。顾宗香所在单位管段内的淮南铁路合肥至巢湖段的线路多处出现险情。
就在这个时候,顾宗香连续两次收到发自家乡——安徽省五河县的加急电报:“房倒,灾重,速归。”两封电报同一内容,向他展示了一幅幅严峻的画面。
顾宗香流泪了,他仿佛看见年迈的父母,在被洪水冲坍的房屋面前,在被洪水浸泡的20多亩良田面前那愁肠百结、满脸泪痕的模样。手捧电报,他的心都要碎了。但是严峻的现实又使他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国家怎能有自己的小家,为保证铁路大动脉的畅通,他必须做出痛苦的选择。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他要迅速制定抗洪抢险的方案,他不能不留下来。
他毅然谢绝了领导让他回去的好意,托人给父母寄去了200元钱,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洪保线的紧张工作之中。
7月11日晚,刚从塌方地段忙碌一天归来的小顾,刚端起饭碗,就听见办公室内的急促的电话铃:“我是炯炀河养路工区,既有线137公里处出现大塌方,请求火速支援。”
险情就是命令,小顾放下饭碗,带头冲入倾盆而下的暴雨中。
来到现场,看到铁轨正在扭曲,枕木已被冲走,他迅速拿出了加固路基的方案:“劈枕木打桩,用草袋填堵缺口。”然后,自己扛起枕木跳入洪水中。在稍有不慎就会被洪水冲走的危急关头,小顾又一次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抢险在几支光线微弱的手电筒照射下紧张进行,洪水冲走了他的眼镜,他没有吱声。书记彭明华知道他的视力很差,下了死命令让他在路基上指挥抢险,他艰难地爬上路基,又扛起了草袋……
凌晨1时,塌方被制止住了,路基保住了。这时的顾宗香已连续奋战了22个小时,一天粒米未进。这天中午,连续拚搏几天的小顾实在太疲劳了,回到办公室扒了几口饭就倒在桌上昏昏睡去。当他醒来时,得知队里要组织人员为7公里外的正在抢险的兄弟单位职工送饭,他又不顾别人劝阻,穿上雨衣,扛起一筐馒头就加入了送饭的队伍。
路上,雨越下越大,他脱下雨衣,盖好馒头筐,在暴雨中艰难地行走……当走到目的地时,发烧好几天的他再也挺不住了,瘫倒在地。
手拿馒头的职工,望着高烧中的小顾,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