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奇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7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奇迹
  张惠芳
莫非他患了夜游症?
竹林村党支部书记赵明恩一连几夜在山中转悠。山路崎岖,他的思路也坎坎坷坷。竹林村,花泉沟,光秃秃的沟岭哪有竹影,何见花泉?
他曾领着人打井,在石头上凿呀凿,凿了八个月,妻子临产,他还在井里;妻子难产、病危,等翻山越岭送进医院,人已断气了。他抱住妻子恸哭,给妻子坟头添上一捧土,牙一咬,又去打井。打了几年,只在大山上凿了几个干窟窿。可他不认这个“命”。
寻水必先寻财。要旺泉必先旺财。旺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集体富了,腰杆才壮,才有力量战胜大自然的挑战。怎个富法?过去这六沟六岭十三村,五百多户,只靠人均零点七亩“望天收”的薄地糊口。在改革的春风中,他的思路像惊蛰的龙翻腾起来,发现了大山的宝库——就是那满山石头!
经过了七天七夜的辩论,竹林的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决心跟着赵明恩大干一场。赵明恩心里压着竹林的今天和明天,思虑过甚,本来浓黑的头发大绺大绺顺着指缝往下掉,四十多岁过早谢了顶,他硬撑着,指挥学校拆破庙建新楼,指挥工厂建窑,煤矿建井……
一九八八年元宵节,十七个企业的十七辆彩车在锣鼓鞭炮声中浩浩荡荡开出竹林工业区,但赵明恩眉心未展。竹林农家依山就势盖起了一幢幢连城里人都眼馋的“别墅”小楼,可美中不足的是缺水。竹林一年要花十万元从山下买水。
“要不惜一切代价找水!”这时的赵明恩财大气粗。他从省里请来了水利专家。第一座钻塔耸立起来,可水量不大,竹林白扔了三十万元。
紧接着,第二支打井队开进了北山洼。一九八九年柿子开花时节,藏在一百四十四米深处的一股水终于给捕捉住了。剪彩那天,十八面大鼓十八面镲和着万头火鞭把嵩山北麓震得颤巍巍的。清凌凌的水掺着多少人的泪花“哗哗”喷出,赵明恩庄严宣告:“竹林吃水贵如油的时代结束了!”
有了全国劳动模范赵明恩这个好带头人,竹林村的奖牌在不断增加:“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先进单位”、全省“双文明村”……一九九○年比一九八○年,社会总产值增长近四十倍。
竹林出了名。明恩再大跨一步时,省里给他肩头又压上一副担子,带上兰考县东坝头乡。乡党委书记焦跃进拜明恩为师,明恩认真“传艺”。他带着跃进“过五关斩六将”上了两个企业。焦跃进带着全乡干部参观竹林,又一次悟到这个真理:“关键是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明恩心事未减。随着工业发展用水量加大,第二口井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今年仲夏,北京地质队来到竹林,第三口井又要开钻了。
山腰一泓碧波,是竹林前年修的养鱼池,一万尾黄河鲤鱼和草鱼上了竹林山,这不能说不是个奇迹。明镜映出蓝天白云,也映出明恩的性格,这是在向大自然挑战,是一种庄严宣示。最近他谢顶多年的额头萌生了一层黑发,他压根儿没用“魔水”,也算得上一“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