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迅速发展的二十五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18
第6版(国际)
专栏:博茨瓦纳通讯

  迅速发展的二十五年
本报记者 申明河 温宪
一到哈博罗内,我们便立刻感受到一种喜庆气氛:主要街道上挂着一面面三角形彩旗;一群群青年男女伴着激烈的鼓点在草坪上欢快起舞;各国使团联合组织了一场显示各国文化特点的庆祝晚会。晚会结束时,二十五根蜡烛在渐暗的舞台上熠熠闪动,满场观众起立用人们熟悉的旋律唱起了“祝博茨瓦纳生日快乐……”
今年九月三十日是博茨瓦纳独立二十五周年纪念日。这个面积五十八万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多万的国度值得为自己独立后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这个过去被视为不毛之地的热带半荒漠的国家,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和出口国之一,一九九○年生产钻石一千六百万克拉;独立时全国只有三公里沥青公路,一九九○年公路总长则为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五公里,其中沥青公路三千二百二十五公里;独立时全国只有一条殖民地时代修建的主权不属于自己的过境铁路,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博茨瓦纳买下这段铁路,后又用十八个月时间建成了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从弗朗西斯敦至博茨瓦纳苏打灰厂所在地苏阿镇全长一百七十四公里的铁路;独立时博茨瓦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五十普拉,一九九○至一九九一年度则为五千四百普拉(约二千七百美元);六十年代被列为“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一的博茨瓦纳,独立后以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百分之十三的步伐走在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
与熟悉情况的人谈起博茨瓦纳,他们普遍认为她的成功之处在于走出了一条比较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博茨瓦纳独立之初就确定了“民主、发展、自力更生、团结”四项治国原则,其后又将其具体化为“快速增长、社会公正、经济独立、持续发展”四个发展目标。在政局长期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博茨瓦纳因地制宜,大力发挥畜牧业和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使其成为带动国家走上繁荣发展道路的火车头。博茨瓦纳以牛多著称。位于洛巴策的博茨瓦纳肉类公司的总经理拉奇霍萨向我们介绍说,独立之初,这里是一个小小的屠宰场,而且是全国仅有的一家工厂。现在的生产能力则为每年屠宰三十万头牛和十二万只羊,日产五万听牛肉罐头。这家公司百分之九十的产品出口到欧共体国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苏打灰厂是博茨瓦纳近年来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的标志之一。我们乘车来到苏打灰厂所在地苏阿镇时,白花花的盐碱地在阳光照射下使人难以睁眼。一座乳白色的现代化工厂在以往只有火烈鸟经过的荒地上拔地而起。该厂总经理劳森先生介绍说,苏打灰是用于玻璃、清洁剂制造和冶金工业的重要化工原料。该厂年产三十万吨苏打灰、六十五万吨工业用盐和十万吨食用盐,产品主要供出口。这是博茨瓦纳继钻石、铜、镍、牛肉之后的又一大宗出口产品。
为避免单一经济的不利影响,博茨瓦纳第七个发展计划(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七)的宗旨便是向经济多元化方向调整。为促进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政府已选定塞莱比—皮奎地区为工业开发区,对在这一地区投资的外国企业实行包括提供生产资金、劳工补助金、培训基金、销售增长资金等在内的财政资助政策。开发区主任奥弗拉纳根对我们说:“我们虽然刚刚起步,但很有发展前途。”  博茨瓦纳没有满足于“牛的国度”和“钻石王国”等称号,而是居安思危,把眼光投向未来。
(本报哈博罗内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