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我国城市改革试点十年成效显著 为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20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城市改革试点十年成效显著
为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新华社成都9月19日电 (记者成建)我国城市改革试点10年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日前在成都结束的“城市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全国37个改革试点城市和近20个省市体改部门的领导交流了各具特色的经验。
1981年7月湖北省沙市市率先进行城市综合改革试点。随后,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逐步发展到72个,其中包括了除京、津、沪以外的所有特大城市和60%左右的大城市。10年来,各试点城市从企业改革发展到市场、流通改革,从单项改革发展到综合改革,从城市改革发展到以城市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的区域性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深入。还有一些城市进行了住房、金融、社会保险和政府机构等方面的单项改革试点。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城市改革试点的成效主要是:
苏州、无锡、常州等市,几年来不断探索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实行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的路子,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苏州市在短短几年中,由一个旅游古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市,工农业总产值已名列京、津、沪之后的第4位。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了新进展。珠江三角洲和以大连、厦门、广州为代表的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充分运用自己的地理优势,使经济开始走上外向型发展的轨道。仅“七五”期间,广州市实际利用外资就达十几亿美元,外资已成为这个市的一个重要投资来源。1990年,自营出口总值已占到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24.6%。
大力推进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市场。武汉、重庆、成都等城市抓住这项改革,为把企业推向市场创造必要的条件。成都市发展了生产资料市场一条街,沈阳、苏州开展了物资集团试点。天津市对粮食流通体制大胆改革,实行了政策性经营与正常经营分开,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庆市率先在市属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中实行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活”,为搞活商业企业提供了新经验。
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无锡市计划与市场实行有机结合,通过政府宏观指导、牵线搭桥,企业自主决策、自主经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使经济结构的调整取得了可喜进展。哈尔滨市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运用经济手段,促进企业兼并、联合、组建企业集团,有效地推动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了经济效益。
城市改革不断向县、区延伸,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增强了城区的经济实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南京、青岛等市实行市领导县后,把城市和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城乡开通,城乡一体,城乡之间商品、物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双向流动,发挥了中心城市作用。
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着力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几乎是所有试点城市在改革中始终把握的重点。天津、牡丹江等市针对全民大中型企业的不同情况,分类指导,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取得初步成效。山东省各试点城市通过落实《企业法》,抓好服务社会化,从分配问题入手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搞活企业提供了新经验。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贺光辉指出,城市改革试点的10年,是积极探索的10年。尽管其间有过困难,但总的来看,试点是成功的。试点城市为全国改革提供了经验,探索了路子,这一历史作用应给予充分肯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