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情漫边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02
第8版(副刊)
专栏:

  情漫边寨
刘兰鹏
东西走向的大巴山脉,横亘千里,蜿蜒于川陕鄂三省之间。位于川陕两省交界处的米仓山南麓,有一个小山村,名曰“边寨”,那是我的家乡。
边寨地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当年徐帅指挥的红军曾在边寨小住几日,从这里入川北上,边寨有几十名青年男女随军远征。
边寨不大,百来户人家,但住着川北陕南两省人。北边叫北寨,南面称南寨。本来大山区多以山脉的走向定界,可这边寨是按一条小河为界的。小河上架有一道吊桥,又把南北两岸连得很紧,统称边寨。
边寨人善良而厚道,“登门是客”便是边寨人的好客之说。不管北寨人到南寨来,或是南寨人到北寨去,无论走进谁家的门,都会受到主人的款待。若是赶上吃饭,主人决不会让客人空着肚子走。若碰上谁家做喜事,主家都会热情地邀请客人入席共饮。来人推辞,或执意不从,主家会觉得扫兴而生气。来人若觉得没送礼,不好意思入席,临时送几块钱的礼,主家会立即拒绝,并对来人冷漠起来,认为来人取笑或侮辱了他。边寨人的风俗是亲友之间送礼,都是送东西,不兴送钱;过路客人不送礼,只要上门说声“恭喜”,就是最好的礼品和祝贺。
边寨中间的一条小河,取名宕水河。河水从寨中流过,像一支永远不会疲倦的歌。清澈的河水不但孕育了灵秀的山川,也哺育了纯朴大方、眉清目秀的边寨姑娘和勤劳勇敢、血气方刚的边寨小伙。他们挑选心中人,常以山歌为媒介,隔河唱答。
几问几答,若有情意,再相约至河边或寨口,在淡淡的月光下见面,倾诉情肠。
边寨的姑娘出嫁的前一天晚上,要举办“离娘酒”。新人双双请爹娘上座,其他亲友作陪。一对青年人给娘行礼,然后俩人轮番捧起斟满的酒杯送到娘面前,唱起“感恩歌”。
母亲抹着热泪,也唱一些祝贺孩子们恩爱和勤俭的“祝愿歌”。
“离娘酒”通宵达旦,直到第二天迎亲的队伍来到之后,新娘才恋恋不舍地拜别爹娘。在边寨,无论谁家嫁女招婿,全寨人每户都派代表参加恭喜之列。如远嫁山外,寨里人自愿组成送亲队,等待在新娘要经过的山道上,为的是送行和祝福。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的边寨。美好的记忆让我时刻眷恋着故土,当我驻足在边寨的每一寸土地上,无不勾起我对历史的追溯和对现实的遐思。而扑入眼帘的林立的楼房,隐约在竹林深处,闪现的红檐在绿的深处点缀着家乡的巨变带来的富庶,把现代边寨人的生活勾画得那么鲜明。那连接南北的吊桥上游又架起一座石拱桥,但吊桥没有拆除,年年维修。也许在边寨人的心目中,吊桥是祖辈亲手建造的连接两寨人心灵的纽带,而石拱桥则是边寨人的最新成果,它们都是边寨历史变迁的缩影,又是边寨独好的风景。
新开通的公路从边寨横穿而过。寨里的街面上星罗棋布的店铺和那五光十色的商品,把边寨衬托得花枝招展。徜徉边寨,不时有轻骑从身边呼啸而过,偶尔又从远处的窗口传来众人熟知的流行曲。
在边寨沉思,我猛然得到一个启示:地域有界,人心无界。边界人不以地界为隔,友好交往,在心与心之间,有着一种看不见但可体会得到的人间最纯正的真诚,覆盖着边寨的土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