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几点认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22
第5版(理论)
专栏:

  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几点认识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布赫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指出,今后十年要“加强市场体系和市场组织的建设,逐步建立在国家指导和管理下的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我认为,这一深化改革的思路,对于商品经济不够发达、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的民族地区,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地区搞活经济要下力量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市场是商品经济活动的场所和舞台。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李鹏同志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按照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既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那末我们所要培育和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也必须实行必要的指导和安排。那种认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建立完全靠自发产生的观点是不对的。
事实正是这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抓了市场体制改革和建设:改变了国营商业单一的模式,建立了以国营商业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并存的市场体制;坚持“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的宗旨,建立和完善全区物资市场网络,出现了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生产行业的多种类型的联合体,搞活了物资流通;恢复了集市贸易,沟通了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流,方便了农牧民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国营商业的主渠道和蓄水池作用,使我区的市场建设迅速健康发展。现在,内蒙古商品粮已占粮食总产量的38%以上,畜产品的商品率占50%以上,1990年全区商品零售额达146.21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86倍。另外,在建立专业市场上,我们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今年5月间,我们在呼和浩特市组织了一次全国国产绵羊毛交易会,短短几天就成交了1.15万吨,缓解了绵羊毛的积压,促进了交流,支援了全国建设。
内蒙古在历史上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的产品经济,商业和市场兴起是很晚的。1947年自治区成立前,全区社会商品零售额只有0.7亿元。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的社会主义市场建设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与先进地区比,差距还是较大的。1990年集贸市场成交额占全区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3.1%,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为23%;我区从集贸市场征集的税收为1.8亿元,而先进的省市为7—10亿元。当前,国内外的市场竞争激烈,哪个地区的市场开拓和建设抓得好,哪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有可能走在前面。我们必须抓住时机,迎头赶上。
市场的扩大和繁荣,是搞活经济、实现兴区富民的重要途径。“七五”期间,内蒙古来自商业环节的工商税收占税收总额的近1/3,是自治区财政的重要来源。我区农村牧区市场普遍薄弱,加快这方面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城镇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而且为一大批农牧民找到新的致富途径。特别是办农村牧区集贸市场,更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称之为“无烟工厂”和“活动银行”。最近,我们利用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和草原旅游节,开展了经济贸易交流活动。仅10多天,资金引进和商品成交额即达22亿多元,对外贸易总额为1.6亿美元。
抓好市场体制改革与建设,对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比较突出的市场疲软、农村卖难买难、债务拖欠等严重问题,都与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有关。因此,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适应生产发展的促进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形成的规划和措施,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应当看到,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在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离开占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产品的流通和交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就是一句空话。搞活大中型企业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二者必须同步进行。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真正难度和深层次问题,在于能否生产出适合市场需要、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产品。马克思把商品在市场实现交换的过程,比作“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生产者。我们现在有不少厂家所以陷入困境,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厂家产品还跳不过市场这个关口。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将对搞活大中型企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方向,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为此,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主渠道与多渠道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它的建立必须保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有利于协调国家、集体、个人等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与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根本区别。国营商业、物资部门和供销社是社会主义市场运行的主要渠道,是国家在流通领域实施经济手段调控、稳定市场的组织力量。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一要在政策上、法律上以及行政上,确保其主渠道地位和蓄水池功能,使其充分发挥平抑物价、吞吐商品、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等作用。在这个前提下,针对民族地区交通不便、地广人稀、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继续扶持和促进个体、私营商业从事各种形式的购销活动。要鼓励它们勤劳致富、守法致富,对其正当经营活动和合法收入,一定要给予保护;对违法经营行为必须严格查处,充分发挥其对社会主义流通主渠道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作用。
二是要处理好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既不能回到过去集中过多、管得过死的老路上去,也不能只讲市场调节,忽视计划指导。一方面要以市场提供的各种经济参数为依据,制定科学的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年度总量平衡计划,保证大的比例关系协调。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切实考虑市场信号的导向和企业利益机制的要求,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促进计划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解决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把微观搞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是要处理好地区市场与全国市场的关系。民族地区市场是全国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必须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利于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打破地区壁垒,任何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的人为的关卡必须拆除。要参与全国大市场的分工和竞争,为全国统一市场的建设和繁荣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民族地区要首先建设好本地区市场,完善、壮大本地区市场,更好地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民族地区的市场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其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通过市场的培育和建设,把本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把商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使民族地区市场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参与全国大市场乃至于国际市场的运行、竞争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深化改革,抓好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建设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贯彻“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中,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进一步认识到培育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性,决心从现在起,像过去抓生产责任制那样,抓好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建设。
首先,坚定不移地深化流通领域的改革。为了搞好流通领域的改革,要加强工业企业的推销工作,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要逐步建立自己的收购和推销网络,减少流通环节,实行产供销见面;要深化国营商业、物资部门和供销社的改革。要进一步落实《企业法》,继续完善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要打破条块分割,大力组建和发展各种企业集团,或产供销一体化的联合经销公司;要实行贸工农、贸工牧一体化,通过组建农牧民供销协会等形式,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农牧民进入流通领域。
其次,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市场体系的建设。民族地区市场建设既要积极又不能着急,要防止企望“一步到位”的急躁情绪。在巩固和完善现有市场网点的同时,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牧区的集市贸易、日用工业品等初级市场。特别是在广大牧区,尽快选择一些有条件的苏木(指牧区的乡镇),组织力量,安排实施。在大中城市和农副产品集中的产地或集散地,抓住时机,组织一批规模较大的批发市场和综合市场。经过试点,稳步开拓生产资料、资金、信息、技术、劳务以及房地产等各种专业市场。
第三,加强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把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建设市场的资金,可通过贷款、集资、公私合营、发行股票等形式来筹集。各级政府每年都要根据财力状况,拿出一些资金专门用于市场建设,并要逐步形成一定数量的市场建设基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