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秋风明月西华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23
第8版(副刊)
专栏:

  秋风明月西华厅
周明
西华厅,时常在我的梦中。当年周恩来总理在这儿处理内政,会见外宾,这儿留下了他为中华民族操劳的心迹和身影。总理去世后,邓颖超同志,又在这儿进行着频繁的国务活动。即使未见西华厅,我们也熟悉西华厅。但毕竟心向往之!
我没有料到,十五月圆时这个中国人传统的团聚之日——中秋节,我竟来到西华厅,同当年受到周总理和邓大姐关怀的“五个孤儿”及其后代们来和邓颖超同志共度佳节。
这天,天气格外晴朗。中南海碧波荡漾。当我和身着节日盛装的孩子们走进中南海,穿过花树绿荫,沿着那郁郁葱葱树丛间的小路,走上庄严、宏伟的西华厅的台阶时,邓大姐和秘书赵炜同志,已等候在门口。我们先是在西华厅前合影,而后进屋坐下。
大厅里充满节日的气氛,茶几上摆设了鲜果和月饼。我不由环顾大厅的四周,发现左面墙壁上悬挂有一帧大幅总理画像。顿时,我感到总理那炯炯的目光,仿佛在注视着我们。他那极富感染力的爽朗、开怀的笑声回响在耳畔……
邓大姐让我们大家先尝尝月饼。她说:“今天是中秋节,咱们这家人先过团圆节吧!”  
这时,“五个孤儿”的孩子们一拥而上,高兴地喊:“奶奶好!奶奶节日好!”并献上鲜花。邓大姐也兴奋地说:“你们好!你们好!你们节日好!”她老人家指着茶几上的月饼说:“这是我特意嘱咐给你们做的,都快尝尝。昨天,天气不好,我可担心了,真怕下雨,淋着你们。今天早晨我特意听了天气预报,这才放心。我听说你们早就要求来看我,我也很想你们哟!因为我工作忙,直到今天才见到你们。你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怎么样哪?”
稍为年长的人大概都还记得,60年代初,居住在北京崇文门外东唐洗泊街一家的5个孩子——周同山、同庆、同来、同贺、同义兄妹,在两年间不幸相继失去父母。他们的父母亲都是普通工人。当时最大的孩子同山才15岁,正在念初中;最小的同义只3岁,还在幼儿园。5个孩子突然失去父母,一时间无依无靠,生活陷入困境。报纸披露这一消息后,街坊邻居,四面八方,相识的不相识的,都伸出了友谊之手!孤儿不孤,5个孩子受到了社会的关怀、爱护和帮助,他们得以健康地成长。1964年的“六·一”儿童节,在人民大会堂孩子们幸福地见到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邓大姐还把最小的同义抱起来亲了又亲,并嘱咐孩子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要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时光流逝了20多个春秋。20多年来5个孩子成长起来了。他们没有忘记邓妈妈的嘱咐,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如今,他们都已成家立业。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老大周同山已经担任北京供电局副局长多年,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同庆在市委办公室的岗位上认真负责、辛勤工作。老三同来从部队转业到农场局,在新的战线做出新的奉献。聪明好学的同贺毕业于第二外国语学院,现同爱人一起服务于我贸促会驻巴黎商务代办处。那个最小的同义是供电局车队一个快乐的工程车小司机,整日奔驰在首都大街小巷,为人们输送光明。
邓颖超同志听到这些情况后,感到十分欣慰,也十分高兴!她说:“这些年来,因工作关系,我对你们关心不够,帮助不多,但是你们是有出息、有志气,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的好孩子。要知道你们是跨世纪的接班人哪!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她勉励孩子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时,周同山代表全家两代16口人送给邓颖超同志一本像册,像册记载了他们五兄妹成长的生活照。老人家接过去边翻看边一一“对号”,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美满生活而高兴!
“孤儿”的孩子们也为这次难得的会见给邓奶奶带来了小小的纪念礼物。这些礼物中,有他们亲笔习作画,有她们亲手制作的玩具蛋壳、和平鸽和大熊猫。她们还给亲爱的邓奶奶戴上了自己的鲜红的红领巾。
邓奶奶愉快地直亲吻孩子们。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夕阳西逝夜来临。当我和“五个孤儿”及其孩子们告别邓大姐走出西华厅时,只见一轮明月透过淡淡的云层升起在灰蓝的天空上。月色溶溶,树影婆娑,微风扑面而来,好惬意!这年的中秋节我们荣幸地在邓大姐身边度过,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难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