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洪水不退不回家”——记哈尔滨铁路局副局长韩立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24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抗灾救灾英雄谱

  “洪水不退不回家”
——记哈尔滨铁路局副局长韩立本
刘英贵 李青
8月17日傍晚,哈尔滨铁路局副局长韩立本突然闯进家门,老伴一下子愣住了。看着老韩那瘦了一圈的面孔,老伴眼圈红了,心疼地说:“20多天就不知道回趟家。”韩立本回答:“洪水不退,我咋能离开。”
7月20日,牡丹江铁路分局辖内遭受第一次洪峰袭击,牡图(牡丹江至图们)线上的159、164两座大桥被冲毁。那天,哈尔滨铁路局主管工程大修的副局长韩立本,连夜赶到牡丹江。分局领导劝他明天再去水灾现场,可他连脚都没歇,搭上个机车头就走。线路断了,他冒雨徒步前进。天黑路滑,钢轨拉杆把他绊了一跤,小腿重重地磕在灰枕上血流不止,伤口痛得钻心。
159大桥两座桥墩、3孔钢梁被冲垮,工程部门计划最快要到8月10日修复,而且必须是再无暴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老韩听了,手一挥说:“太晚,必须在7月31日15点前拿下来!”
韩立本从1981年担任副局长以来,就主抓工程大修,人们深知他的脾气,无论干部、工人,都因此称他为“老韩头”。
在抢修大桥的日子里,“老韩头”与工人一起吃土豆炖茄子,睡在潮湿的临时工棚里,在齐腰深的水里指挥抢修,腿上的伤口化脓了,走路都十分困难。干部工人见了,劝他回哈尔滨。
他说:“洪水不退,我决不离开!”
大桥开通了。笑声、欢呼声,桥上桥下连成一片。
7月29日至30日,牡丹江全境连续降大暴雨30多个小时,造成山洪暴发,江河泛滥,牡丹江铁路分局线路和通讯全部中断。7月30日早上3点钟,地处牡丹江东郊的桦林铁路大桥告急。刚从159大桥赶回来的老韩立即赶到桦林大桥。当时,水距桥面仅剩50厘米,一旦洪水上梁,大桥就有被冲垮的危险。对此,有关部门建议在大桥前方炸路基,泄洪保桥,但这样做直接威胁下游几千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和一些企业的安全。老韩计算洪水上涨速度,洪水上梁还需6个小时。然而,6个小时的时间,已经来不及疏散居民和转移工厂了。
老韩心如刀绞。在桥头工房里,面对洪水纪录,他一动不动地盯了40分钟。他发现后半夜以来,水势呈减弱趋势;又询问老看桥工历年的汛情。经综合分析判断,洪水不会涨到钢梁。于是,他决定撤销炸路基泄洪的方案。
无法估量的后果被老韩避免了。但由于连日来水泡、失眠,他那已愈多年的胃病又犯了,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滚。人们再三劝他:“老韩头,回去吧,这有我们。”他还是那句话:“洪水不退,我决不回家。”
牡林(牡丹江至林口)线,是鸡西、七台河煤矿的运输通道,水害重重。为了摸清水害情况,尽快恢复煤炭运输,他忍着剧烈的胃痛,冒着生命危险,坐轨道车,一个区间一个区间检查。沿线各小站的干部职工看到突然出现的“老韩头”,都说他是长了翅膀飞过来的。他一路查看,一路决策,一路抢修。车开不过去的地方,他就趟水。一天一夜,他摸清了水害全部情况。紧接着,他不顾疲劳,用手顶着胃部,弓着腰,又连续布置调遣远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的大修队伍赶赴指定地点,使这条大动脉提前5天开通,保证了5家大电厂的正常发电。
这时,又传来牡佳(牡丹江至佳木斯)线七虎力大桥被洪水冲毁的消息。老韩连饭也没吃,立即赶往七虎力大桥对岸。只见大桥两边的钢梁被冲走,桥墩已不见踪影。桥下,水深11米,河水浊浪翻滚。大伙说,先探一下,然后再过。老韩不容分说,第一个跳上了橡皮船。
修复工作异常艰难。老韩凭着几十年现场实践的积累,连夜制定出抢修方案,并命令必须在7天内开通大桥。
这是智慧的7天,也是玩命的7天。120个车皮的石头顺利投下去了,但架梁又遇到了难题:80吨的吊车无法把跨度20米的钢梁吊到钢塔架上,若增加支撑点,势必延长工期。老韩在桥头不停地转圈,终于想出办法:在大桥两端设吊,两台吊车用推拉法原理同时作业,使这一难题得到了解决。
7天里,老韩有一次竟在水里站了一天带半宿。58岁的人了,还和小青年一样连轴转,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8月13日上午10时,七虎力大桥抢修完工,双鸭山矿煤炭运输线开通。
“韩局长,你该回去了吧?”“洪水不退,我决不回家。”他还是这样说。
在剩下的几天里,他又马不停蹄地检查了伊春、绥化等几处遭受水灾的路段。27天中,老韩3进牡图线、4进牡林线、3进牡佳线,没睡过一宿囫囵觉,他身上的那套衣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他瘦了,黑了,但精神头总是那样饱满。最近,韩立本被评为黑龙江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
(附图片)
下图为韩立本(右)在抗洪工地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