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继承和弘扬鲁迅精神 ——访鲁迅之子周海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24
第8版(副刊)
专栏:

  继承和弘扬鲁迅精神
——访鲁迅之子周海婴
刘梦岚
在一间简朴的书房兼卧室里,我见到了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身材瘦高、面目酷肖其父的海婴虽已62岁,但看上去还像个中年人。他遵从父嘱,没有学文,在中央广播电视部从事技术工作30多年。怀着对鲁迅先生的尊敬和热爱,我们开始了交谈。墙上照片中的鲁迅和玻璃罩中半身塑像的鲁迅是那么可亲可敬,仿佛在静听我们的谈话——
记者: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10周年,国内外都在搞纪念活动。作为一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人民将会永远纪念他。
海婴:是的。我们纪念任何一位先烈和名人,都是旨在继承和弘扬他们的不朽精神,以激励后人沿着他们所开创的道路前进。
记者:记得鲁迅先生也写过不少纪念别人的文章,其要旨当也如此吧。
海婴:对。比如父亲曾赞扬孙中山先生是一位“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就是要大家发扬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他歌颂章太炎先生“革命之志,终不屈挠”,也是为了将“先哲的精神”变作“后生的模范”;他纪念柔石、刘和珍等先烈,自然也是为了赞颂他们的牺牲精神。此外,他还撰文纪念过并非“天才”和“英雄”的韦素园,称他为“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不言而喻,是为了发扬素园那种甘为“泥土”的奉献精神。所以,我想:继承和弘扬鲁迅精神,其意义,实在是比单单纪念鲁迅本人更加重要。
记者:那么,您认为“鲁迅精神”主要是什么呢?
海婴:“鲁迅精神”始终是人们研究的一个课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理解和概括。从父亲的职业变化看,开始学海军地质,后来学医,最后搞了文学,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社会。他说,医人能医几个?医社会能医一大群。他本想写长篇小说,可最终还是针对时弊写了杂文。后来有朋友劝他去苏联养病,他也没去,依然留在国内用“匕首投枪”进行战斗。即使当革命处于低潮时,父亲也没有动摇,而是接受了马列主义,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归根到底,父亲是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从一个角度看,他的精神就是顽强的革命精神、英勇的献身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
记者:今天,我们建设“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其需要发扬这种“鲁迅精神”。
海婴:“文革”时有人利用鲁迅,当然不对。但后来又有人公开否定鲁迅,要寻找鲁迅的“污点”,这也是错误的。鲁迅是不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要从整体上去评价,要靠历史去评价;而不能像考算术一样,扣掉多少分,还剩多少分。鲁迅不是圣人,也不是完人,但从整体上讲,鲁迅是不存在污点的。
记者:鲁迅先生一向严于解剖自己,他的思想、言行都是袒露给大众的,对于他思想和创作的局限,他也从不回避。我们理解和分析鲁迅的思想、言行不能离开特定的历史环境。
海婴:是的。我和母亲始终遵照父亲“解剖自己”的意愿,从一开始就把父亲的文稿、日记、书信全部敞开,毫无保留、毫无隐秘。父亲的手稿很干净,母亲在编第一版全集时,就没做什么删改。编辑、校对改的一些字,最后母亲也照父亲原稿的用法改了过来。当时的历史有它的特定性、固定性,我们不能违背历史。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记者:历史确已给鲁迅先生做出了公正的评价。现在,鲁迅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据统计,鲁迅作品已被翻译成40多个国家的50多种文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学者都把鲁迅研究作为重要课题。
海婴:特别是在日本,知道和研究鲁迅的人更多。当年父亲与日本一些朋友结下的深厚情谊,至今对加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还起着很大的作用。去年我到日本参加藤野先生与鲁迅先生铜像揭幕典礼,日本朋友非常感谢父亲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所做的努力。他们说,想不到中国会有两亿人知道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叫杉本勇乘的老和尚,是父亲30年代在上海结成的“忘年交”。他拿出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我父亲送给他的一个蓝花大碗和三张照片给我看,表达了他对父亲深深的崇敬和怀念。80多岁高龄的杉本和尚有时还到上海来为父亲扫墓,他还写了纪念父亲的书。
记者:据说,《鲁迅全集》虽然涨价不少,可是仍然很难买到,书店的书架上几乎见不到。
海婴:过去,鲁迅的著作只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现在各省都可以出了。山东、浙江、四川等省都出了选集,这是可喜的现象。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和强调教育,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不仅要教育、倡导青年一代学习鲁迅著作,还要切实地提供书籍,使这种教育连续不断,不致产生脱节或自生自灭。
记者: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如电视等,也可以起到宣传、倡导、教育的作用。
海婴:对。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就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有些小说是否也可以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呢?电影导演谢铁骊曾说过:为什么不能拍一部《鲁迅传》?我看这确是可以做的事。因为,了解并接触过鲁迅的老人将越来越少了。
记者:鲁迅博物馆也应坚持常年展出,以对青少年进行连续不断的教育。
海婴:应当如此。北京鲁迅博物馆还保存着我父亲当年在北平工作时搜集的8000多幅书法拓片,这是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整理、挑选一些精品出版成册,也将十分有意义。
记者:鲁迅的研究和著作出版等方面还都有不少工作要做,确实需要努力并抓紧。
海婴:是的。我希望通过今年的纪念活动,能使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更加普及,使更多的青年热爱并认真学习鲁迅作品,从而使继承和弘扬鲁迅精神的宗旨落在实处。
(附图片)
鲁迅像[素描淡彩]裘沙 王伟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