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伟人性格的生动再现——话剧《毛泽东的故事》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24
第8版(副刊)
专栏:

  伟人性格的生动再现
——话剧《毛泽东的故事》观后
王愚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写毛泽东的文艺作品,总的一个趋势是,尽量把毛泽东写得和常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也会烦恼,也会生气。这样写,把毛泽东同普通人的距离缩短了,而且也表现了革命领袖平易近人的一面。但也使人有一些不满足,也就是这样一位领导中国革命从千难万险中走出来,终于建立起举世瞩目的新中国,使蒙受耻辱的中华民族站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人,他的异于常人的伟大,究竟在什么地方?我们固然不能把毛泽东看作高不可攀、头顶光圈的“神”,但似乎也不能把毛泽东仅仅看作是一位亲切祥和的农民的儿子,或者忠厚可亲的长者。
也就是怀着这种心情,看了西安市话剧院演出的《毛泽东的故事》。尽管戏是从报告文学改编的,却很有自己的创造。这创造表现在,避免过去那种写伟大人物的套路,却又力图写出伟大的性格。这创造也表现在,避免大开大阖的矛盾斗争,力图在平常的生活中写出伟大的性格。这样去写、去演,毛泽东的形象就显得既是那样亲切,却又是那样伟大,感人的力量也就相对地增强了。
毛泽东遭受丧子之痛那场戏,既写出毛泽东对儿子的疼爱,对儿媳的关怀,然而当他面对儿子的壮烈牺牲,面对新婚儿媳的感情上的沉重打击,他是用革命的情怀忍住这巨大的悲痛,以自己家庭为革命事业的牺牲来平息自己和儿媳的内心痛苦。而在北戴河游泳的那场戏中,虽然只是发生在毛泽东与卫士们之间关于游泳的争执,但那面对波浪滔天的大海,那无所畏惧,拥抱大自然的情怀,以及那掷地作金石声的语言:“老子不信邪”,活脱脱表露出一位革命领袖巨大的人格力量,正是凭借着这种力量,他才能领导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这里同样是通过日常生活表现了伟大的性格。而在毛泽东决定要同尼克松会面的那场戏里,尽管毛泽东已经是疾病缠身行动不便,但那种不甘示弱的气势,那种充满自信的胸襟,那种挥洒自如的智慧,无不渗透着一种对革命事业的自豪,对革命前途的自信。特别是“尾声”中,毛泽东同周恩来关于梅花的谈话和对梅花的赞美,既有诗一般的激情,更有火一样的生命活力,衬托出一位伟人的完整的性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