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长风扬万里——记中日友好医院教授印会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2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长风扬万里
——记中日友好医院教授印会河
本报记者 颜世贵
得知著名老中医印会河收弟子,中医界的不少年轻学者,跃跃欲试,都想投在他的门下,无奈名额有限。
但印老先生不负众望。他不要国家多出一分钱,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从医50余年的经验传授给别人。
1957年,在有卫生部顾问和知名中医参加的学术座谈会上,32岁的印会河提出搞一部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的设想。他陈述道:“没有个系统的基础理论,势必妨碍中医学的发展。”
与会的诸位前辈当即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汇报给卫生部,认为意见可取,遂将任务下达给他当时任教的南京中医学校,并由他出任主编。
一年后,一部50万字的《中医学概论》即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为全国高等医药学院校第一本中医教材。这奠定了印会河在中医界的地位。接着,他主编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一书,被列为医药学大学生必修课的教材。
一直从事中医教学和临床研究的印会河知识精深,见解独到,不拘泥于前人的陈规,一心探索中医学的新天地,同行称赞他是扛大旗的人。
印教授在他的寓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我这样世袭的中医,一般都喜欢用自己的模式来要求别人像自己一样。我觉得,咱们这代中医应该把前人的东西继承下来,还要发扬光大,向前看。”
1961年以来,印会河就不断发表文章,大声疾呼:“中医要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才能有较快的进步。要有意识地吸收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剖析和验证中医学的科学内涵,使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诊疗现代化,方能跟上现代世界医学科学发展的步伐。”
印教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极受中医界喜爱的专著《中医内科新论》,就是他的实践经验的结晶。
人生的道路往往是不平坦的,印教授也不例外,在他的学术思想未被理解的时候,也曾受到过不公正的对待。但他为了中医事业,矢志不移,豁达大度,走着自己的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