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总揽县级经济全局推进综合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25
第5版(理论)
专栏:

  总揽县级经济全局推进综合改革
中共广西玉林市委书记 李新明
玉林市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根据我市特点,我们制定和实施了“综合性改革,立体化推进”的试验方案,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较大成效,全市财政收入从1988年起连续超过一亿元。
一、认清特点 确定改革思路
县级经济是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的结合部,各种产业、行业和部门设置配备比较齐全。任何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都必然会牵涉和引发与其相关的其它配套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等各个领域。同时,我市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带与西部内地经济不发达地带的过渡地带,兼有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特征,又兼有城市和农村的特征,肩负着进行农村改革试验和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双重任务。这就决定了我市必须选择“综合性改革”的思路。
二、抓住要点 总揽改革全局
“综合性改革”并不是全面开花,而是要选择关键性的项目作为突破口,带动其它方面的改革。3年多来,我们突出抓了三个要点,推动了改革的顺利进展。
第一,抓住理顺关系的结合点,使综合性改革形成合力。改革是一种关系调整,涉及到各个方面利益,我们必须寻找到兼顾各方利益、顺理各种关系的结合点,从而形成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在转轨建制的改革中协同行动的合力,使综合性改革积极、稳妥、协调地进行下去。我市在全国率先进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时,确定了“利用‘双轨’,走出‘双轨’”的基本思路,在购销定量和农业税暂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购销价格联动,改暗补为明补,使粮食购销进一步接近等价交换,逐步实现粮食产销市场机制的转换。这个方案基本上兼顾了国家与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之间的利益,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1990年粮食总产量比1988年增产了1.95亿公斤,同时又抑制了不合理的粮食消费。
第二,抓好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综合性改革增强动力。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3年多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生长点,培育农村的社区性、专业性合作组织和社会上的各种服务组织,建立了农业、林业、水利、农机、畜牧、水产、水果、蔬菜、农资、农技等十个系列的服务网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建立和完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体制,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第三,抓住机制转换的突破口,使综合性改革充满活力。近年来,我市把改革流通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作为综合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并选择建设商品专业市场,作为转换机制、发育市场体系的突破口,先后集资1800多万元,在城区建立了面积为6万多平方米的6个专业市场,同时在农村圩镇又新建扩建市场2万多平方米。商品专业市场的建立,加速了商品流通,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1990年我市城乡集市贸易成交总额达到5.4亿元,比1987年增长了一倍多。我市商品专业市场的建立,还扩大了城乡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
综合改革,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把单项改革项目与配套改革项目、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与沿海经济开发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践表明,这样做,不仅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城市改革的深化,改善了投资环境,扩大了对外出口贸易,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