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往日:弯腰驼背干一天,不值一包经济烟 如今:家家都有电视机,脱贫致富一大片 请看——川北有个官渡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23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往日:弯腰驼背干一天,不值一包经济烟 如今:家家都有电视机,脱贫致富一大片 请看——
川北有个官渡湾
本报记者 罗茂城
最近,记者同四川万源县委书记李隆春等一起,驱车来到鸡鸣两省的川北小镇——官渡,参观我国第一条“农民铁路”及其营运情况。
官渡区地扼川陕两省交通要冲,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但是,地下资源丰富。由于地处崇山峻岭,交通不便,煤炭、铁矿、石灰石等得不到开发,许多山货运不出去,老百姓端着金碗讨饭吃,常年过着吃不饱、饿不死的生活。当地曾留下“有女莫嫁官渡湾,有男不上花萼山”的歌谣。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不通,祖祖辈辈受穷。官渡的干部群众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一九八三年,在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农民集资一百三十八万元,投劳力十八万个,在官渡火车站旁修起了一段八百三十九米的铁路,从此,依靠襄渝铁路,当地的山货、煤炭等源源运往省内外,官渡的面貌迅速改观。“农民铁路”投入营运八年来,共周转货物三百三十多万吨,企业收入一百八十多万元。不仅方便了官渡群众,而且使官渡成为川陕交界处最大的煤炭集散地。目前,汉中、安康、达县、万县等地区的三十多家企业都在这里从事运销业务。
“农民铁路”的营运,促进了官渡区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改善。区长刘登明如数家珍地告诉记者,目前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三百四十二个,拥有固定资产一千五百多万元。全区从业人员达五千九百多人,占总劳力的百分之六十四。一个以火车站为依托的官渡新兴集镇已初具规模。一九八○年,全区人平纯收入一百零二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人们埋怨:“弯腰驼背干一天,不值一包经济烟(八分一包)!”而现在,家家户户大都有电视机,相当多的农家还是大彩电!
李隆春说:“扶贫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项目,就可脱贫一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