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实现经济发展指导思想转变的一点认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23
第5版(理论)
专栏: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纵横谈

  实现经济发展指导思想转变的一点认识
徐鹏航 汪定国
为了贯彻执行中央工作会议提出的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和提高国营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的精神,实现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转变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一转变,就是要把经济发展由注重规模增加和速度增长,切实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即把经济发展以数量增加为主,转到以提高质量为主的轨道上来;把以追求高速度为目标的外延型增长模式,转换成以追求高效益为目标的内涵型增长模式;把主要依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智力投入上来。就目前情况看,要实现这个转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必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当前,观念转变要体现在下述几点:一是把只注重社会需要,忽视现实可能性的急于求成的思想,转到以社会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上来。40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凡是离开现实基础的大干快上,往往是欲速不达,反而把速度拉得比正常水平还要慢。既要吃饭,也要建设;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但这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二是要克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大起大落,遵循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律,坚持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重要表现之一,是能主动地、自觉地调节社会劳动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而避免市场竞争的盲目调节给社会资源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在我国实际经济生活中,因缺少经验,曾有过计划统得过多、过死,影响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性充分发挥,使经济发展不快;也有过因宏观失控造成一段时期经济过热、明显通货膨胀的状况。认真总结经济发展中的这些经验,有助于我们在经济工作中把握住社会总供给同总需求的大体平衡,认真抓好生产、流通和消费诸环节的衔接和平衡,力求金融、财政、物资和外汇的基本平衡,以及处理好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相互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把单纯追求发展、盲目扩大规模的思想,真正转移到以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现在是要真正落实的时候了。要使大家真正懂得,没有效益的速度,是一种浪费;不把工作的重点转到以效益为中心上来,是经济工作者的重大失误。
第二,要建立起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的运行机制。
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单有行政性的倡导动员、号召是不够的,必须建立起运转灵活的新机制,并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总的目标是,这种机制,一方面能激励有助于提高效益的各项活动进程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又能对单纯追求速度、忽视效益的各项活动加以监督和制约。具体说来,需要建立以下几个机制:一是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导向机制。这里包括产业的行业政策和地区的区域布局政策。为保证宏观效益的实现,国家在充分考虑局部利益和效益的同时,制订具体政策,引导微观经济行为沿着国家政策方向发展。背离政策目标的,应该受到制约。二是投资导向机制。对有益于效益充分发挥的建设项目,在资金上重点扶持,利率上给予优惠,税率上给予照顾。反之,则采取经济、行政等手段加以控制。三是市场竞争机制。要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运用兼并、控股甚至倒闭等办法,把那些长期经营性亏损又无法扭亏的企业逐步淘汰,不保护落后。四是运用行政手段的调节机制。对干部政绩的考核,不能单以产值高低为准则,而应以该地区或行业、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作为标准;承包制中单纯包速度的办法,要改进为速度、效益的综合指标体系,等等。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机制,但是这是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
第三,要把科技进步作为质量效益型或内涵增长型模式的基石,落实到今后经济发展工作中去。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说到底,是为了把科技进步引入到经济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科协四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如果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保证了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那么,我们把经济建设进一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将保证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同时将为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充分说明,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促进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历史意义。因此,在科技与经济这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相互结合的机制,对那些能自觉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及对从多方面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大力奖励和支持;反之,则应给予限制,甚至逐步淘汰,以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要充分发挥国家最近批准建立的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试验作用,尽快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大、规模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把大批的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传统产业改造中去,焕发存量的活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要在加强企业管理上下功夫、花气力。
大家常说,管理出效益,这是很有道理的。要使经济发展从主要靠量的扩张转到以质的提高上来,归根结底,是要把作为经济细胞的企业的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就是要严格按照商品生产的客观规律的要求,把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科学地组织起来,达到投入少、产出多、消耗低、效益高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加强企业管理上舍得花力气,下功夫。目前,影响企业效益提高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但主要的还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高。因此,我们要认真地从抓好基础管理入手,搞好标准、计量、定额等基础工作;同时,要把现场管理这个薄弱环节促上去,使产品加工的全过程始终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从而保证产品质量。此外,还要继续抓好全面质量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推进企业管理上档升级,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第五,要继续深化企业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同质量效益型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
无论是企业内部机制的建立,还是管理的加强,都有赖于改革的不断深化。具体说来,首先就是要使企业,特别是大中型骨干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其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经营者,使他们具有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企业管理、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和要求。其次,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以及物资、资金市场等,为企业能够生产出大量的价廉、物美、效益高的产品,提供必需的市场环境。此外,还要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把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同整体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社会经济生活稳步、协调地向前发展。
(作者分别为湖北省政府副省长、副秘书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