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发展生态农业 实行综合治理 毕节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26
第1版(要闻)
专栏:

  发展生态农业 实行综合治理
毕节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本报贵阳9月25日电 记者胡跃平、丁宏新报道:这里曾经是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但是在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后,今天却很少看到受灾的痕迹:环绕山峦的层层梯田中,水稻一片葱绿,玉米苞大粒满,烤烟杆壮叶肥;一条条山涧溪流碧水潺潺;山头上,坡地里,由杉松柏杨组成的混交林一片连着一片,满目苍翠。这是记者最近在贵州省毕节地区生态农业综合治理试验区内看到的景象。
毕节地区地处乌蒙山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历史上是著名的贫困地区。前些年,由于人口剧增,农民生态意识差,随处毁林开荒,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1988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毕节地区建立生态建设试验区,国家有关部门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给毕节试验区以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并先后在试验区内落实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国际粮援“中国3356”工程等重点投资项目,地区亦投放扶贫资金1.8亿元。
毕节地委、行署根据多年治山治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山顶造林戴帽子,山腰栽树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铺毯子,基本农田种谷子,多种经营抓票子”的“五子登科”方针。三年来,农民纷纷上山种树种草,封山育林。据统计,目前,全区人工造林104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种草20多万亩,开辟茶园30多万亩,全地区一半以上的土地面积得到治理。
“要想山上封得好,必须山下粮食单产高。”毕节地区近几年花大力气推广多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据统计,目前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已推广90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70%以上,绿肥今年种植达115万亩,地膜覆盖和分带间套轮作的比例也逐年提高。这些先进农业技术的采用,提高了粮食单产,去年全区粮食总产量仍创历史最高水平,250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