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亚洲最大的淡水“鱼宫”揽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9-28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亚洲最大的淡水“鱼宫”揽胜
新华社记者 陈新洲 新华社通讯员 陈峻 远柏
绿荫掩映的武汉东湖之滨,矗立着一座令人瞩目的“鱼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鱼类博物馆,它是亚洲最大的淡水鱼类博物馆。这里鱼类标本之丰富,分类之齐全,连大英博物馆的著名鱼类学家格林武德教授参观时都惊叹不已。
中国科学院著名鱼类学家曹文宣告诉我们,中国淡水鱼产量居世界第一,其种类仅次于巴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自己培养了一大批鱼类科学工作者,在武汉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淡水鱼类博物馆。目前,这个博物馆收藏着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淡水鱼标本1400余种(中国840种,外国600多种),共计30多万号,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鱼类科学研究系统。
白鲟是淡水鱼家族中的第一号“巨人”。它的身体呈梭形,吻部特别延长,像一把锋利的长剑,十分突出。由于白鲟个体大,肉鲜腴,含有丰富的脂肪和高蛋白,从而遭到渔民大量捕杀,其数量越来越少。现在,白鲟已被列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受到科学家的特别珍视。
淡水鱼家族中最小的伙伴,要数唐鱼,身长只有1厘米左右,比银鱼还小很多。它产于广州白云山的溪流中,全身色彩斑斓,属观赏鱼,已近灭绝。
在珍稀鱼类标本馆里,一条头大尾小皮肤泛红的黑斑?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致。专家介绍,黑斑?产于云南罗梭江,是世界重点保护鱼类。为获得标本,科学家一次又一次深入无人区,终于捕捉了这条体重为70公斤的大?。
在中国珠穆朗玛峰绒布寺发现并采集到的小眼高原鳅,当地海拔为5300米,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地区的鱼类。我国鱼类学家利用博物馆丰富的标本,共取得科研成果百余项,其中有不少项目获中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